对于"治庸小电影"的三点忧思
发布时间: 2008-09-10 08:40 来源:
进入电子报
"老张,快来看――那不是咱们单位干部在会场发短信的镜头吗?"9月8日一大早8:15时,正值上班高峰。(西安市)碑林区的机关干部像往日一样走进区政府大门,突然被一楼大厅电子大屏幕的景象所吸引:屏幕上的碑林区整顿机关干部作风曝光台上正在播放治庸小电影,昔日令干部习以为常的在会场打瞌睡、发短信、接电话、来回走动等现象被首次搬上了区政府电子大屏幕,成为人们议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9月9日 《西安日报》)
"治庸小电影"并非西安市碑林区首创,它与不久前长沙市天心区的"问政短片"如出一辙。它们的共性都是"自己查自己",都以"偷拍暗访"的形式,都是"问政声大、问责声小"。"自己查自己"――必然会出现"选择性失明",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自律"固然重要,"他律"更不可少。相对来说,如能引进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第三方监督机制,让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民众监督充分发挥效能,则善莫大焉。"以偷拍暗访"形式――虽说可以"出其不意,攻击不备",偶一用之无妨,但如成为一种监督惯伎,不仅自身的"正当性"值得商榷,而且还会让监督效果产生"边际递减效应"。"问政声大、问责声小"――类似于"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见雷声大,不见雨下来"。相对于"偷拍问政"来说,"行政问责"机制更是不能缺位。"问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问责"理应"唱大戏"。而且"问责"不能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它应该成为一种通行的"制度常态"。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良图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张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