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财荆青年说》是以荆楚网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以《东湖评论》为平台,开展的系列评论沙龙活动。
主题:“电商八年,且行且新——聊聊双十一那些事”
活动时间:2016年11月16日
参与成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葛明、团总支书记黄艳老师、新闻系副主任徐锐老师、李晓红老师以及“财荆青年说”社团的7名学生评论员
主题概要:11月12日凌晨消息,阿里巴巴刚刚公布了“双十一”全天的交易数据: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金额为912.17亿元,其中在移动端交易额占比68%,232个国家参与进来,物流订单量4.67亿。
在11月11日这个非传统节日的普通一天,“中国制造”又一次震惊了世界,全民日夜颠倒的疯狂抢购创下了900多亿的商品交易量,而且这仅仅是天猫一个平台的统计数据,如果再加上京东、一号店、当当、苏宁、国美等平台的交易量,想必这个数字极有可能会突破恐怖的1000亿。
在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府大力倡导拉动内需的背景下,电商消费没有走低反而年年飙升,这多少让经济观察家们和多数普通民众大感意外,难道实地经济的持续低迷对虚拟市场没有丝毫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双十一的那些事儿。
现场文字图片整理如下:
“双十一”狂购背后的哀与伤
主持人张雨:双十一从09年到现在已经是第八年了,从一枝独秀到各放异彩,电商们可谓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个中辛苦肯定是有的,不过整个的发展势头是肉眼可见的火爆,而且每年必有花样新玩法。今年,商家们似乎更为消费者着想了,他们推出的是“跨店购物券”,不知道大家都用过没有?
刘昕珏:所谓的跨店购物券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和往年的优惠券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区别。这还是利用了人们贪小便宜的心态,为了得到更大的优惠,而不断凑单。最后会发现自己买了一些根本不怎么需要的东西。希望商家能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顺便说一句:网购有风险,剁手需谨慎啊!
周静颖: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
蚂蚁花呗固然能解决年轻人一时的消费饥渴,然而它也只是一个第三方的借钱工具,即使有免息期和分期还款的优势,这个钱借了还是要还的。如果买家不能及时还钱,被降低芝麻信用分,甚至影响个人征信记录。然而当今社会对个人信用度越来越重视,大到买房、买车、贷款,小到网络消费等都需要考察个人的信用状况。由此看来,即使蚂蚁花呗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我们也不能盲目地消费,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理性消费。
主持人张雨:蚂蚁花呗是个磨人的妖精~并不是慈爱的爸爸。不过在双十一当天我还真收到了爸爸给我的微信红包补贴,说是让我多买几件衣服。其实爸爸给我发的红包根本不够买我加紧购物车里的那些衣服啊鞋子什么的,但我知道在我这个靠着身体挣血汗钱的爸爸眼里,这个红包来的并不容易。
刘畅:年长的人们提倡勤俭持家,他们经历过生活的磨练,更懂挣钱的艰辛。很多老人们平时买菜时为了几角钱讨价还价,却愿意在闺女出嫁时拿出一笔不少的钞票,只想给她一份体面的嫁妆。长辈们往往将家人看得更重,将个人看得更少些。这样一想,你在“双十一”为了各种好货“剁手”,却一整年都没有为长辈们买些什么时,是否会有些惭愧呢?希望我们能多一些对真情的感恩。
【嘉宾点评】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葛明老师:今年双十一,京东M系列无人机运送包裹,天猫推出全球首个虚拟现实购物商场BUY+频道,家乐福首次推出实体店36小时不打烊,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这个双十一折射的不仅是消费的变迁,还有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变化。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大学生理性消费,我觉得可以从2个视角观察:一是从商品性消费的视角,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特点、理性思考、效率行为三方面考查自己的“买买买”是否属于理性消费;二是从服务性消费的视角,大学生不应该沉迷于低端的商品消费,而应该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消费升级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要求,大力做好服务性消费的供给,利用互联网和双创的平台,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成为推动中国服务性消费的生力军,运用自身优势,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改革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双十一别让“买买买”变成“悔悔悔”
从双十一的一路火爆能看出电商行业的繁荣发展,毫无疑问它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这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一个全民狂欢节,我相信双十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购物时的享受、拆快递的欣喜,还有一个正正好的思考契机。
孙聪玲:快递是双十一大战中最后的一环,也是关系到消费者满意度的最重要的一环。谁能让消费者对快递满意,谁就有可能在这场战役中抢得先机。今年双十一京东的交易额同比增长了59%,相信这其中快递优势起了相当大的推进作用。也可以看出消费者在双十一对快递越来越重视。
周兰惠:今年双十一,京东提出了新观点——认真购物,买点好的,积极引导电商产业健康发展。京东的转变,处处体现出其认真对待消费者的视野和格局,顺应了消费升级的大时代背景。虚浮狂欢过后,最终还是要回归购物的本质。不得不说,京东作为革新者,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嘉宾点评】新闻学院团总支书记黄艳:企业除追求利润以外,应该肩负社会责任,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最基本的应该还是在消费者权益保障,包括售前商家资质审查,售中把握进度,以及售后协调等,在做好这个的基础上,应该还有更高的追求,比如引导消费者形成健康积极的消费生活理念、传播企业文化,甚至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支持。
对“双十一”的反思无需上纲上线
每种现象产生必然有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双11也是如此,在全民购物狂欢的背后,是否有某种社会消费文化值得我们深思呢?
陈立峰:双十一,源起2009年,经阿里申请注册商标、授权天猫到15年全球消费狂欢节启动,再到刚刚过去的16年双十一,它借助互联网媒介在消费群体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激活电商资本运转力,也屡次创造了日交易额新高,广大消费群体逐步形成双十一购物的潜意识志愿,一种特定节日的消费趋向已经得以明确化。这种消费意愿和行为无论是从市场中资本、技术等物质的层面还是消费环境里意识、观念等精神层面都趋向于常态化。
【嘉宾点评】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徐锐老师:关注光棍节,不应仅仅看到网络电商所提交的漂亮的销售数据、惊叹新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与创新,更应对光棍节所折射的社会问题有着更加审慎的思考,警惕社会文化对于商业力量的屈服与谄媚,关注网络空间的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所产生的日益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以及其对社会消费文化的建构。 光棍节不应该仅仅成为商业促销的噱头,它更应该是当代中国年轻人精神年轮上的文化标识,让彼此共同的喜怒哀乐在这一天寻找到情感与精神交集,从而督促整个中国社会体系不断完善,并从中提炼出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应有的精神坐标和价值观体系。
结语:尽管不少人对“双十一”颇有微词,却不可否认这个默默走过八年的购物狂欢节已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过去的购物中心是各类商场和实体店,消费活动明显受到地域限制,然而电商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时空阻隔,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释放出被压抑的内需,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增长。
习惯的改变往往伴随着精神上的焦虑,每年“双十一”前夕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剁手”段子即可为证。在“双十一”这样大规模的购物节日,一些不良商家趁机侵害消费者权益等,也迫使人们开始反思“双十一”模式的利弊得失。
不过反思归反思,我们切不可因此上纲上线。对“双十一”的反思始终是必要的,但过分严苛的批评无助于我们理解生活,更无助于解决问题。
据介绍,本次沙龙是《财荆青年说》第一期活动,后面将不定期开办主题评论沙龙活动。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