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二十四节气系列网评㉞】东湖评论:小暑清和夏日长 薰风愠解引新凉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7日22:44 来源: 荆楚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伴随着暑气滚滚而至,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炎炎盛夏正式登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即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热气尚未达到极致,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故称之为小暑。

进入小暑时节,天空常如烧炽一般,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民间谚语常曰:“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意思是,小暑的到来,今后“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将不时穿插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暑炎热,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上劳累,人们常常多汗少眠、易感疲倦,会有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正所谓“无病三分虚”,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民间自古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提示我们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多吃苦味和酸味食物。同时也要坚持体育锻炼、加强补水,保持健康体魄,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小暑入伏,不可轻慢。“节到小暑进伏天”,小暑至,伏天也将接踵而来。古人通常把每年最热的一段时间称为“三伏”,具体算法是:自夏至日起的第3个庚日进入初伏,第4个庚日进入中伏,立秋日起的第1个庚日进入末伏。入伏后,炎天暑月、骄阳似火,热浪翻涌、酷热难耐,常令人心气不畅、急躁易怒。南宋诗人陆游的《苦热》诗中就曾淋漓尽致地描绘入伏后的闷热:“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因此,要注意调整心态,把控情绪,平心静气以养心,防止“喜怒不节则伤脏”。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骄阳下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宇,由于炎热,蟋蟀离开田野,躲进庭院墙角以避暑热;三候鹰始鸷,老鹰难耐酷热高飞避暑。而对于古人来说,消夏解热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譬如,金朝诗人庞铸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山间、林中、水边等都是古人退藏避暑之处。再譬如,清代乔远炳也曾在《夏日》诗中云:“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长夏之日,文人雅士以蜜汁藕当凉菜来吃,品尝带有荷叶清香的酒,别有一番情调,因此有了“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的说法。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小暑前后,繁花绿荫、盛夏悦目,田野上,农民朋友们的辛勤汗水挥洒得淋漓尽致,奋斗的激情一次次在丰收梦想中向阳绽放,绘成一幅幅绚丽的多彩画卷。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愿青年干部如小暑时节的农作物,扎根沃土、汲取养分、向阳生长,保持“热”忱、无畏“热”浪、发挥“热”度,持续升温锻造自己,更好地成长成才、建功立业,以更明媚生动的姿态去迎接热烈的明天,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

摄影:王丽(湖北襄阳)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