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下基层要“常下”更要“真下”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1日09:03 来源: 荆楚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论述。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要求着眼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湖北省委于今年5月在全省启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高潮,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下基层既是党员干部转变思想作风、更好开展工作的基础,更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现实需要。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基层作为本职,常下基层、真下基层,既要“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得人心、暖民心、筑同心的好事实事。

下基层,“下”是前提,首先要“下得去”“常下去”。党员干部要避免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的殷殷嘱托,把困扰百姓的“小麻烦”作为大事,走出办公室,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要坚持实际、实在、实效,把下基层与工作职能、服务对象结合起来,与基层联系点制度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结合起来,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基层是工作的基础,察民情是着力点,解民忧是关键点,暖民心是目的和结果。因此,既要常下基层“走近”群众,更要真下基层“走进”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党员干部下基层,要坚决杜绝“为下而下”,不能搞车上转一转、屋场看一看、门口站一站等“花架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要“既来之则安之”,既要迈进群众的门槛儿,还要坐得下“灰板凳”,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多拉拉家常,多掏心窝子,听得进“真心话”“牢骚话”,让群众敞开心扉,打开“心门”,在嘘寒问暖、家长里短中精准收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场主体意见建议、社会风险隐患等情况,变“党员干部端菜”为“群众点菜”,提升“解民忧”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把实事办进群众的心坎里。

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基层工作导向、求真务实作风,常下基层、真下基层,语言上贴近群众、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融入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把好事实事办出温度力度,把工作做在群众的心坎上,在基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佘承家(宜昌远安)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