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读书节”“读书会”“云端分享会”等活动,营造了多读书、好读书的书香氛围。
习近平在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正气。”阅读充满魅力,懵懂无知时读书可以启智,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迷茫疑虑时读书可以解惑,杨绛说:“大部分问题在读书太少,想的太多”;焦虑郁闷时读书可以静心,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本领恐慌时读书可以提气,曾国藩说:“读书不独变气质,且改精神”。读书塑造着一个人的灵魂与人格,涵养着明辨是非、独立思考、从容自信的能力与品性,让人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读书不限于一日。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不是一时一日一阶段的,不是完成考学考证找工作就完成了读书任务,这种带有强烈功利目的的读书容易钻进读死书、认死理的死胡同,不仅遗忘迅速,还会限制思维、挫败信心。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读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不是为了追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优越感,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让读书点缀生活、涤荡心灵。董卿在采访中提到工作以后每晚不带手机进卧室,每天保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长年累月的阅读让她谈笑鸿儒之间尽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给了她制作精品节目的底气,也为观众带来了如沐春风的盛宴。读书欢迎心血来潮的一日光临,更欣喜于久处不厌的久久为功。
读书不困于一隅。“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毛泽东坚持闹市读书,方舱医院一名男生靠在床边安静捧着书本,有人在公交地铁上认真阅读,读书不必局限在教室中、书桌旁、图书馆里,不必受限于一本书、一杯茶、一缕清风的仪式感,要知道开卷即有益,即使身处陋室,也会“惟吾德馨”。随着数字社会的发展,读书场景不断丰富,读书方式不断拓展,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书等多形式的线上阅读,看书、听书、读书充分调动感官的体验阅读,基于5G、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沉浸式阅读,个人、家庭、社区、读书社群等多种群体阅读,极大的丰富了读书场景,在当今碎片化阅读时代,让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
读书不拘于一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能引发人思考的仍然是内容,一本好书能让人读有所得、读有所乐,要在需求端和供给侧共同发力,充分调动全民阅读的积极性。读书既有基于学习工作需要的阅读,也有基于兴趣爱好选择的阅读,读书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轮驱动,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盘活读书存量,精准对接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读书服务,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拓展数字化阅读。激活读书增量,鼓励文化创新创作,充分挖掘读书需求,畅通线上平台、杂志专栏等创作渠道,开展写作征文活动,供给优质读书内容。做好读书宣介,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结合时事热点推荐读书清单,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主题阅读空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读书是“随风潜入夜”的自然,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自在,是“悠然见南山”的自由,给读书松绑,为读书赋能,在书中遇见诗与远方,让读书不止“读书日”。
稿源:荆楚网
作者:许诺(武汉武昌)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