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9月25日下午,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并强调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农业是不可或缺的”。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关注“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不断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一系列农村改革举措的落地,为亿万农民带来了福祉。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丰收,产能站上6000亿公斤新台阶,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均超过98%。如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7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7公斤。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种粮,离不开种子;研发种子,离不开科技。正因如此,种业被誉为农业的“芯片”。种业不仅研发周期长、科研投入强度大、先进技术应用多,而且离不开优秀研发性人才。例如,在人们熟知的隆平高科,含袁隆平本人在内,研发人员合计已超过600人,其中不乏大量国内领先的科研专家、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已实现品种全部自主选育,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的仍是中国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加之长期的高强度利用,耕地质量堪忧,退化面积较大,污染的耕地也不少,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护耕地,确保土质不断优化,不能退化,做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一方面,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工作,提升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此外,还要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集成一套用地与养地结合的技术模式,让耕地休养生息,实现永续利用。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纵观经济发展史,当今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令世人惊叹。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多次经历高峰低谷的跌宕起伏,却从来没有哪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昂扬奋进。从东北黑土地的稻田到天山脚下的棉田,从内蒙古的天然生态林到海南的天然橡胶林,从西南的高原特色农业到西北的旱作农业……一幅幅“三农”新图景中洋溢着一张张农民的笑脸,凝聚着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甘霖。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必将蹄疾步稳、指日可待。(尹贵龙)
(作者: 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