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聚焦湖北

更多

无边落寞:动力之都缺电怪事,别拿体制做挡箭牌

发布时间: 2008-07-19 10:20   来源:    进入电子报
  2007年去宜昌下属的宜都市时,该市的企业东阳光在座谈时毫不犹豫地告诉在场的人,东阳光之所以来宜昌投资,就是因为宜昌三峡大坝兴建,“这里应该是个不缺电的地方”。从一方面说,我们惊叹于这位企业家的远见,因为当时(2001年)全国还没有闹电荒;而另一方面,东阳光又不得不为他们的“远见”买单:自己建发电厂。综合新华网7月16日报道,湖北省宜昌市地处三峡工程所在地,有“世界水电之都”和“中国动力心脏”之称,该市每年的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却长期缺电,据测算,宜昌今年的用电量在125亿千瓦时。
  宜昌守着1000亿千瓦的电缺电,能够找出很多很正当的理由,比方说投资主体不是宜昌,国家电网垄断,沿海也需要电,要有大局观等等。假如抛开这个体制、这些规定,就发现这种电力分配合法的后面,有着诸多不合情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不仅是百姓的朴素愿望,而更是地方经济发展,重大工程惠民的实际需要。
  宜昌市不仅是三峡大坝的受益地区,而更是受害地区。目前,按照三峡库区的比例,重庆是85%淹没,湖北是15%。宜昌为了三峡工程,搬迁了秭归、兴山等数座县城,移民安置量更是不计其数,而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办这些敏感的事,头疼的事,更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另外,这些工作耗散了经济发展的精力。如果说,在电力分配上,在三峡电站的地税分成上(目前,三峡电站地税分成是重庆85%,湖北15%),不能给受害地区,或者为国家重点工程做出重大牺牲的地区予以补偿,那么作为国家意志的良知,显然会产生当地民众的更多抱怨。而地方在发展经济上,和周边比差一大截,地方政府又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
  东阳光的困境告诉我们,在宜昌当初大力引进这个企业的时候,将电力丰富当作招商的筹码,而在这个条件没有实现后,更是涉及到宜昌政府的诚信问题。
  戴着“电力之都”的帽子却要关闭半条街的路灯照明,从民众而言,他们不会考虑太多的体制,太多的规则,太多的大局观,而这是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并为此不解。作为这个群体,你讲再多的大道理,他们走路不安全,不方便是事实。太多的说教,反而更能让民众反感,对当地政府的怨言,恐怕会更增添一分。而在另一方面,三峡工程由于淹没土地众多,又因为地处山区,又造成了众多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库区地震等,那些没达到搬迁条件的居民,又要忍受众多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如果说,当地不缺电了,经济发展了,更能吸引这部分居民进城务工,从客观上更能减轻地方政府对于救灾、就业、待遇等各方面的压力。
  毫无疑问,地方、民众、国家,这三个主体,在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中,要照顾各方利益,要平衡各种关系,而这个天平,更应该向地方倾斜,向当地百姓倾斜。如果说建立了这样一个补偿机制,那么,国家在其他地方兴建重点工程时的阻力无疑会减轻许多,这种有感情的公平和公正,更会获得当地民众和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虽然说国家也在一些政策上对当地进行补偿,但最好的、最便捷、实效最大的扶持,莫过于给予更多的工程资源分配。
  作为旅游名城的宜昌,去兴建数座大型火力发电厂,这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加剧对旅游名城环境的侵蚀,加剧对长江的污染,增加各种安全隐患,可能最终会得不偿失。如果说,抛开体制,抛开大局,应多考虑一下当地现实情况,应多考虑一下当地民众的企盼。
  任何事情,如果老拿着体制和规定说事儿,对客观需要视而不见,无疑是件很悲哀的事。
  稿源:荆楚网
  作者:无边落寞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无边落寞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