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填报志愿不慎而导致高考落榜,如此令人感到惋惜的事每年都会发生。而近来,由广东顺德一中16位高考落榜考生因“受校方承诺可以录取而改报志愿”落榜的考生,则掀起了一阵舆论高潮。
7月18日,南方某报对此事率先进行报道,报道以网上一个声称“华中科技大学来顺德做虚假宣传“的帖子为由头,向顺德一中进行了求证,当时得到的回复是“华中科技大学来顺德进行招生宣传误导了学生”。注意,是误导而不是承诺。然后报道又采访了顺德一中高中部一位副校长,从这位副校长的嘴里说出了“保证录取、绝无风险”。然后,又采访了一位落榜考生,此生说“一开始学生及家长都不相信这一承诺的分数线,但招生办人员声称:华中科技大学与顺德一中是长期合作单位,没有任何理由砸自己的招牌,并派发了推荐表,叫家长和学生放心大胆报。”注意,是招生办声称,而不是华中科大招生组声称。
一则报道激起千层浪。随后,纸媒和网络上如潮水般出现了诸如“华中科大何来忽悠考生的底气”、“华中科大忽悠考生怎怨自主招生”等评论,纷纷指责华中科大“欺诈招生”。
媒体仅仅凭对涉事双方中的一方(而且是“利益受损方”)的采访何以就得出了华中科大“虚假宣传”的论断?在华中科大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声明后,何以就亟不可待的扣上得华中科大“食言”、“再爆丑闻”的帽子?在没有对事件行进一步地核实,自身对事实真相的掌握并不多于媒体报道的语境下,一个负责人的时评人理应有自己独立、理性的判断并保持谨慎的态度,但有些平日里号称时评家的人为何会应轻信一面之词,顺着报道的思路急于发表评论声讨华中科大?
华中科大因何会在这场招生纠纷的舆论中陷入及其被动的境地,为什么舆论几乎一边倒的偏向了落榜考生这一边?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与当新快报记者电话采访华中科大招办主任时,该主任没有适时澄清学校的所作所为而是以“奥运会期间,一切以稳定为主”回避采访有关。如果学校在招生时,确实没有许诺过考生“保证录取”,那么就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向媒体最大限度还原招生时采取的政策和做法而不应该回避。但回避采访并不意味着默认,此招办主任的态度虽不好,但态度是态度,事实是事实,华中科大在顺德招生时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仍不得而至,公众不能仅仅凭态度恶劣和回避采访就推定华中科大一定“忽悠”了考生。第二,在距离首次报道长达四天后,华中科大才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工作人员没有作过‘保证录取、绝无风险’等承诺”的声明,初期自动放弃话语权和校方信息发布的迟缓导致该校陷入了非常不利的舆论境地。因为公众在经过长达四天的新闻报道和评论的轮番轰炸后,头脑里已经形成了“华中科大忽悠了考生”的印象,而这时该校才发布声明不但不能起到澄清事实的作用,反而让公众产生“华中科大在狡辩”的想法,而此时南方某报又非常有倾向性的以“华中科大食言再爆丑闻”为题报道此事,则使华中科大在舆论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第三,眼下频频出现的高校招生不透明、暗箱操作的现象已令公众极为不满,而恰在此时华中科大被曝有“虚假宣传”的行为,虽然事实的真相仍不明朗,但公众特别是时评人就会受对高校招生中不满情绪的影响,以“有罪推定”的心态一股脑地将积攒起来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华中科大身上,使该校成了积攒已久的不满情绪的撒气桶。
华中科大对顺德一中的考生究竟有没有做出过一定录取的承诺?到底存不存在欺诈招生的做法?不能仅凭当事者其中一方的话来匆匆断定,公众也不能受先入为主的主观不满情绪的干扰而忽略对事实的追问,急于做判断,发评论,身为社会公平的守望者的媒体更不应该以有倾向性的姿态介入事件,而应该秉持客观公平的报道手法,让当事双方都有声明、阐释自己的场地,将真相一步步还原。在事实未明的语境下,华中科大不应成为公众对招生不满的撒气桶。
稿源:荆楚网
作者:田国磊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