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在北大百年讲堂被学生哄下台了!”17日晚十一点开始,此事在微博上引发热议。
《法制晚报》18日澄清:有观众不愿被于丹“代表”,喊“于丹你下去吧”,并无人喊“滚”;北大讲堂则称,昆曲专场系商业演出,观众并非全是北大学子。
此前有消息称,“于丹赴北大谈昆曲学子高呼:滚下去”。报道内容问题有三:一则,于丹是在演出结束后,接受主持人邀请上台,谈听昆曲感受,并非“赴”北大作昆曲报告;二来,并不能确定起哄的就是北大学子;其三,“滚下去”是子虚乌有。
涉及北京大学,涉及“学术超女”于丹,还有“滚下去”这样的表达,消息引发热议理所当然,但是,假的就是假的。让人奇怪的是,事实没弄清前,有教授竟称应为叫“滚下去”的北大学子喝彩,这是怎样的心态?
如果于丹穿着严肃,受主持人之邀,只“代表自己”小谈主观感受,即使满场是北大学子,也并非商业演出,个人认为并无不妥。这首先是场面上的礼节,更重要的是,没有谁说,谈昆曲的人,必须得是老听众,也必须得是昆曲家。戏曲的发展,不就是要有包容的胸怀,吐故纳新,以免形成封闭僵化的圈子吗?
即使是新手,也有权发表主观感受。容忍于丹评价昆曲,就是对昆曲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北大学术精神的尊重。
弄清事件原委,其实就是“尊重”的问题。于丹当晚身着黑色抹胸、黑色丝袜、黑色高跟鞋,走上舞台试图谈昆曲,有些不搭调。其次,她也不该用“我代表观众”这样未照顾他人感受的说法。因为不“尊重”,所以被礼貌请下台。
喊“滚下去”,以及为“滚下去”叫好,都谬以千里。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吴双建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