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汶川大地震过去5周年。
5年,一株羊角花会生长成片,一个少年可以成长为青年。5年,废墟中崛起了新城,无数的心愿正在实现。
北川新城生机盎然,映秀成为旅游小镇……浴火重生后的震区展现出新的希望。
在灾难中成长,在灾难中坚强。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我国的地震救灾应急体系逐渐进步和成熟,民间救援也逐渐走向理性和有序。在今年的芦山地震中,强震发生仅仅10分钟,成都军区及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时成立;震后不到半小时,四川省启动应急预案。民间救援的阵地,也从传统的身赴灾区,更多转向了网络参与、微博祈福。帮忙不添乱,集中优质救援资源,成为志愿者的广泛共识。
历史的灾难必将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5·12大地震改变的不仅在于应急体制的建立,更多的在于成熟了国民心智,凝聚了民族精神,历练了国家意志。“我们都是汶川人”是当时千万华夏儿女的共同认知,“不惜一切代价救人”成为今天面对灾难时坚守的最高宗旨,“多难兴邦”成为我们自我激励、奋发图强的铿锵誓言。经过生与死的考验,进与退的抉择,灾难于我们不曾忘却,并成为我们更加坚强、更加珍惜、更加奋进的动力。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之情,使我们没有被灾难击垮,反而感受到了更多温暖前行的力量。
5·12地震留给我们伤痛,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感恩社会,珍惜现在,尊重生命,每个人的灵魂都得到洗礼。从死亡到重生,从被助到施助,玉树地震后川籍志愿者反应最快。5·12地震截肢舞蹈老师廖智,在雅安地震后奔赴抢险救灾一线。因为曾经经历,所以他们比任何人更懂得生命的价值。将爱心传递出去,给更需要的人,这就是一种正能量。有受有传,在良心的道德循环中,社会的黏合度越来越高,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纵使山川、河流会因灾难的突降而变了模样,但我们所坚持的梦想与道路不会改变,甚至会更加明晰。中国震后恢复重建的速度与成就令世人惊叹!这得益于国家力量,制度优势、人民奋斗。中东部地区的19个省市与5·12地震中的重灾区进行对口支援,“广东,汶川”,“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湖北,汉源”……在党中央的协调指挥下,在兄弟城市的倾力帮助下,心手相牵,共同发展,今天的震区才会焕然一新。
5·12是一个历史坐标,代表着一个民族不惧灾难,心怀梦想,砥砺前行。5·12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丰碑,不退缩、不悲观,自立自强,大爱无疆。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坚定我们的意志,笃定我们的道路,坚持我们的梦想,才会将梦想变成现实。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艾丹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