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报系言论

更多

湖北日报:谁应走进我们的毕业照

发布时间: 2013-06-05 08:3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时值毕业季,大学生们比拼各种创意毕业照,或搞怪,或浪漫,或穿上特色服装,为青春留下一抹最绚丽的色彩。记者调查发现,有八成班级拍毕业照时未请任课老师,被邀请的主要是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6月3日《楚天都市报》)
  大学毕业照是青春的留影,影像中封存的不单是青春的记忆,更是大学精神的缩影。谁走进我们的毕业照,不只是一张合影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大学时代应该尊重什么,珍惜什么。
  同窗好友、班主任、辅导员、院系领导,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但教授各科知识的任课老师,也不该被遗忘。可是,为什么大多数毕业生不经意就忘了任课老师呢?任课老师难以走进大学生毕业照,恰恰反映了中国高校的某种怪现状。
  浓厚的行政意味,清淡的学术氛围,使得国内高校真正潜心于专业研究的教师不多。任课老师上课到、下课走,与学生交流、讨论专业问题的时候少,与学生的感情不深。临到毕业,一个普通本科生就被要求写5万字毕业论文,其中有多少创新和见地,实在难说。重形式、教条,轻实践、创新,已是中国高校教育的通病。专业设置跟不上时代发展,课程教授过于呆板,也是许多任课老师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原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本是学生的学习乐园,学者的精神家园,可是很多高校并没有免于世俗的浮躁,沽名钓誉者有之,人浮于事者有之,学生又往往以就业为导向,只要能为找工作加分的事尤其上心,热衷于评选学生干部,争取就业推荐,参与院系活动……于是,与院系领导熟络,与班主任、辅导员的关系好,唯独与任课老师疏离。“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样的钱学森之问,今天仍然待解。中国高校与世界知名大学的差距,不仅仅在建校历史,更在于精神的传承。牛津大学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小班制,每周导师会与学生一对一进行教学讨论。在举行课业考试期间,学生会按传统着正装参加。重视教学,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这些应有的高校特质在中国,往往被行政化的管理体制、物质化的思维方式所浸染。
  谁走进我们的毕业照,记录的不仅是一段青春岁月,也是大学风尚、大学精神的一种浓缩展现。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艾丹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金慧)
关键词:艾丹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