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崇仁路小学,11岁的杨赡闻算得上名人,从一年级起陆续担任班长、中队委和大队委,如今刚刚被同学们一致选为“学生校长”。杨赡闻的妈妈对记者说:“我希望从小培养儿子的情商,反倒是奥数、作文培优等可以缓一缓。”(11月19日《楚天金报》)
能够认识到情商的重要,着手孩子情商的早期开发,相比无数家长把小孩当做知识填充的气球,这无疑是理性的选择。但是,情商的开发也应循序渐进,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首先,情商发展要与孩子生理发育相适应。如果要求孩子的所思所言,达到大人和领导的层次,则会使其很早就处于人生的“季节落差”,孩子也许会获得一个时段的优越感,但未来所要承受的挑战反而会更多,不一定利于孩子成长。
其次,小孩情商最需要在常态环境中去历练。如果现行教育体制没有根本改变,那多数小孩的情商主要应该在家庭里形成,相信有情商理念的家长,会是好的情商老师。而3年花6万,获得的是特殊训练,失去的则是真实生活。
再次,情商不应该排除孩子做普通人的准备。我不怀疑情商训练会缺少挫折教育,也不怀疑家长可以为孩子的近期成长铺就绿色通道,但你不能保证孩子长大后,所到之处都是坦途,更不相信未来会是重复情商训练的生产线。
最优秀的人才往往不是从小刻意打磨出来的。美国前总统里根,人生的黄金时间多在从事电影事业,晚年却成了杰出的政治领袖。英国前首相撒切尔,一生没有服过兵役,但在首相任期内,却成功决策并指挥了英国战后唯一的一场海洋远征。
人生的意义在于对未来的不可知和对未来机遇的把握。如果以功利的心态去培养孩子,如科幻片中,通过基因设定来决定一个人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这种反思,对过度开发智商有价值,对过度开发情商同样有价值。
笔者不反对对小孩特殊的潜质进行早期训练,但不赞成盲目把小孩当做成人甚至领袖进行定向开发;不否定对个别小孩进行某方面情商训练的价值,但不苟同这成为新的“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范式而群起效仿;我赞成情商优于智商,更希望情商教育进入更高境界。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易国祥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