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仅有16字的短信,让扬州大学大一学生朱猛飞看得泪流满面,因为这是他收到母亲的第一条短信。“母亲小学没念完,拼音都不会读,这16个字,不知道她花了多长时间才写出来的。”深受感动的朱猛飞,写下千字“感恩书”,回忆母亲照顾自己的点点滴滴,也打动了不少网友。(本报今日A32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件动人的小事,让人想起最近常听到的一首歌。那首歌吟唱的是光阴荏苒,亲情眷恋,说的是成长与老去的相伴,问的是,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样绵长而温暖的情愫,同样萦绕在朱同学与朱妈妈,这十六字短信和千言感恩书的字里行间。
相信许多80后90后,都会有种相同的感受,年少在家的日子,总觉得过得很慢,而一旦离家求学,工作,漂泊在外,时间便如疾风一般哗啦啦飞逝。转眼间,记忆里春光一样的妈妈,鬓染白霜,高山一样的父亲,肩背渐弯。时间和空间,已是很难逾越的沟壑,但两代人的差异,不仅存在于现实考量,更存在于对时间的感知之中。
这是一个矛盾的年代,一方面个人信息高度开放,一方面最应亲近的心灵却日趋封闭。当我们匆匆忙忙地打拼奋斗,努力追赶时代步伐时,爸妈或许因为生活际遇的蹉跎,更安稳地停留在旧时光里;当我们风风火火谈论着时事、时尚、时效,爸妈或许更关注那逐渐远去的时间;当我们热热闹闹地在网上聊天惬意晒生活时,爸妈或许更希望我们能放下手机,陪他们说说话。关注点的不同,生活节奏的错位,思维方式的差异,让两代人前所未有,面临着具象和抽象两个层面的沟通困难。这困难,便成了许多疏远、隔膜和遗忘的借口,有些年轻人因此拒绝与亲人交流,对父母试图了解其生活感到慌张和反感,甚至连看看手机,问问微博号都会“过敏”地认为是被窥探隐私。
发出十六字短信的朱妈妈,最令人感动的便是,面对现实的距离感,她没有怨言,也没有要求,只是尽自己所能,那么努力地,去进入孩子的视野和世界,不打扰干涉,只表达关怀,最朴素也最从容。当两个世界之间,推开一扇小小的窗,便会有阳光春风,催开群花盛放。所以,那些把父母看得太远,把所谓“隐私”看得太重的年轻人,不妨细细体会一下,这16字的沉重与轻盈。然后,或许就能明白,那些已经丢失和正在丢失的时间,应怎样在越来越丰富的人生中去寻觅、存留。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屈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