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16岁的明明放学后没有回家。当晚10时许,妈妈在网吧里找到他,母子发生激烈争吵。母亲哭喊着:你上网,我去死。一头扎进了嘉陵江。父亲赶到江边怒踢儿子,结果儿子也投了江。(4月8日《成都商报》)
关于明明一家遭遇的报道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天内失去两位家人的父亲流泪哭诉道,他曾多次跟网吧的人要求,不要让孩子上网,但是根本没有效果。本应按照相关部门规定,将未成年人拒之门外的网吧,无视应尽的社会责任,且没有做到有效的监管;本应与孩子心灵最为接近的母亲,却打不开儿子的心结,竟选择走上绝路;而本应是家庭顶梁柱,最具权威的父亲,在惨剧发生之后,除了怒踢孩子,也别无他法;为了让明明戒除网瘾,父母还专门让他转学,但是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似乎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的忽视,往往就是这样一个静默而漫长的过程,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知识教育的枯燥和功利化,家庭中父母教育的缺失,部分成人的不良示范,以及公共网络环境管理的松懈,犹如一双双无形的手,将年轻的心灵推入困顿的泥沼。
如今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非常矜贵。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家庭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是不断加大。然而,再昂贵的衣食,再优越的环境,都比不上真心的交流和了解。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中,我们不能只盯着表面盛开的繁花,而忽略了内里不断扩大的荒漠。年轻的心,应该如云朵一般轻快飞扬,如海浪一样激昂澎湃,怎能像玻璃一样单薄脆弱,像浮沙一样漂泊无依?从现在开始,听听孩子的心声,为他们筑起牢固的心灵堤坝吧,那些悲伤、残酷、无处安放的青春,不应也不能被遗忘下去了。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屈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