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昌,市民邹女士在购物网站上买了三个小饰品,但卖家只送来两个,沟通后仍迟迟不补货,她无奈中给了个差评,没想到竟招来对方短信威胁,其中不乏“让你死”、“玩死你”等极端字眼。(5月22日《三峡商报》)
差评,现已成为电商买卖之间的“敏感词”。每个月,都能看到各种“差评奇案”,有人上网谩骂吐槽,有人寄出灵牌恐吓,甚至有人频繁寄成人用品以示羞辱,种种行为,已经僭越了买卖关系,直逼法律底线。
买卖讲究诚信,本应和气生财,网站设立评价体系,就是为了给买卖双方搭建沟通互动的平台。然而,由于评价与店铺等级、人气、诚信度等利益直接挂钩,部分卖家利令智昏,不在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把心思全盘用在了打击报复上。鉴于网购跨地域、监管松散等特性,遭遇过分、极端甚至违法报复的买家,想维权很麻烦,也很困难,要么就提心吊胆不理会,要么只能忍气吞声改差评。
卖家如此“玻璃心”,既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也使网购评价体系的意义被扭曲。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等。网购采用快递服务,买家的联系方式、住址等个人信息,都为卖家所掌握,一旦产生矛盾,买家几乎毫无防备之力,立刻就处于弱势地位。而所谓的售后保障系统,仅止于线上操作,触及现实,便是防君子难防小人。
鉴于此现状,广大网购达人在上线下单时,还是应多长个心眼,尽量避免过多泄露个人信息。电商平台更应加强对上线店铺的监管,不能对卖家的霸王条款敷衍视之,呼吁建立统一的物流平台,将递送和售后环节统一管理,让挟私报复的行为无处施展。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屈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