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经查,蔡荣生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蔡荣生案背后隐藏的高考招生腐败牵动公众的神经,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暗藏哪些腐败环节?如何杜绝“特招”腐败?(6月9日《新京报》)
“点招”顾名思义,点对点招生,是高校预留少量机动招生名额,以备所“需”。而教职工子女、“校董”等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校董”,用巨额金钱敲开知名高校大门,获得相应的“点招”指标,使得某些大学的声誉、优良教育资源沦为赤裸裸的金钱买卖。
尽管教育部已经明令禁止“点招”,但一些高校依然借由自主招生的名义进行。高校自身的趋利性,特殊招生的暗箱操作,加之监管不力、追责乏力,各种因素纠结在一起,放任了“点招”成为敛财之道。点招的暗潮涌动不但为一些招生骗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也为教育特权提供了牟利的空间。“点招”沦为权钱交易的筹码,招生办炙手可热,招生特权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人员手中,说明强化招生工作的监管力度,高校招生的透明化、公开化、法律化是遏制“点招”把戏愈演愈烈的必要途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点招”的危害毋庸置疑。一、为权力寻租提供平台,滋生教育腐败,众多高校招生处长落马就是明证;二、当平民子弟寒窗苦读,千军万马争闯高考独木桥时,少数人却置规则于不顾,轻而易举获得名校资格,这损害了以公平为原则的高考,破坏了教育公平。
针对自主招生、艺术类招生及补录成为“特招”腐败重灾区的现实,要着力加大教育领域的制度规范和检察执法监察力度。2014年各地高考加分政策纷纷瘦身,不久前教育部还发布了《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都是旨在强化对招生特权的约束与惩处,对公众诟病已久的“点招”等教育腐败亮剑。
点招亟需“点穴”,只有严格遵守高校招生的规则和制度,严厉打击违规现象,发现一起,纠察一起,绝不手软,发挥法律的强烈威慑作用,更重要的是将招生“预留指标”公之于众,将特殊类型招生纳入公共监管之下,把权力纳入法律框架之内运行,才能堵住权钱交易的“暗门”。特权招生少一点,阳光招生多一点,社会公平才能更进一步。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斯涵涵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