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微评
发布时间:
2014-09-02 08:13:3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
李思辉 进入电子报
◆唤醒住宅维修资金须强化业主所有权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收缴的维修资金在5000亿元左右。眼下许多建筑进入维修期,但这笔钱却因申请手续繁琐,被称为“沉睡”的资金。不过,新华网记者近期追踪发现,这笔巨款并没有真正“沉睡”,它们不仅通过“钱生钱”悄然增加,而且部分还沦为某些利益部门的“生财工具”。
@读者何勇:要唤醒“沉睡”的住宅维修资金,住宅维修资金管理制度就必须先改革,强化业主的所有权、决策权和使用权。住宅维修资金的所有人既然是广大业主,那么决策权、使用权就应当也只能在业主手中,实行业主自我管理,方便业主及时使用资金维修住宅。另一方面,住宅维修资金管理必须实行透明化、阳光化运作模式,不管是资金用于定期存款,还是资金的缴纳状况,都必须及时动态公开,接受业主监督。
◆薪酬鸿沟刺痛公平
《经济参考报》9月1日报道,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一把手”固定薪酬普遍超过百万,甚至突破500万。“高管干一天,柜员干仨月”,赴国有金融机构任职,甚至沦为个别官员的“养老归宿”。
@读者吴杭民:很多金融类国企高管其实都有双重身份,既是国企高管,又有行政级别,由有关部门任命或委派。薪酬高低并不是由市场机制来决定的,即使干得不好,也能旱涝保收,坐享高薪,这极不正常。躺在垄断“睡床”上的百倍薪酬差距,无疑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拦路虎”。必须明确界定国企高管的身份,将其说不清道不明的高薪锁定在一定范围内,以免薪酬鸿沟刺痛社会公平。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李思辉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沈素芬)
关键词:住宅;维修资金;业主;薪酬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