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报系言论

更多

湖北日报:模糊抽象规定都应退出法规

发布时间: 2014-09-24 08:07:17  来源: 荆楚网  作者:禾刀  进入电子报

  9月22日,广州市通过的《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办法(修订稿)》,将模糊的听证范围具体到市政府每年初公布的“听证目录”,删除了听证代表“有义务奉献精神,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要求。(9月23日《南方都市报》)
  “义务奉献精神”,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真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别说一般群众,就是法律专家也难下定论。广州此番将“义务奉献精神”从办法修订稿中剔除,有助于提升法规的可操作性,从而令模糊不清的条款变得更清晰。
  无论是否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义务奉献精神”同听证代表资格看不出有什么必然关联。社会代表参与听证会,大都因听证内容关系民生,甚至与当事人密切相关,关心并积极参与听证,以便捍卫正当权益,这是法治社会的必然现象。
  举一反三,类似模糊抽象措辞入法的现象并不鲜见。例如前几年一些地方公务员招聘中就有“体健貌端”这样的规定,以致考生脸上长痤疮、“长得丑”而遭淘汰。何为美,何为丑,美丑与公务员身份是否有必然关联……这些内容标准法规显然无法厘清,所以才会频频酿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奇闻,自然会损害法规的公信力还有公权的声誉。
  应该说,模糊抽象规定入法,在一些地方还真不少,这折射地方立法水平的参差不齐。模糊抽象规定之所以这么有市场,既因过去假大空文风的历史惯性,也难排除这些措辞虽然空洞,但在关键时候常常也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成为捍卫地方领导意志、左右法规的制度性“后门”——模糊地带往往也是地方解释权纵横驰骋的空间。现实告诉我们,模糊抽象规定的负面后果累累,因缺乏可操作性和容易产生法律法规执行主体理解的差异性,极可能埋下“同案不同判”的隐患。
  由于语言的局限性,一些国家采取的办法是通过判例制度来实现法律适用的“类型化”,由此避免“同案不同判”现象。我国暂无此类规定,这就要求法律法规尽可能避免模糊抽象措辞,能够具体化的绝不能含糊不清,这是法律法规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因素,也有助于从源头预控腐败现象。从这层意义上讲,广州将“义务奉献精神”剔除法规,仅仅只是地方端正立法思维的良好开端。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禾刀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徐芳)
关键词:听证;模糊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