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两个“李宁”通过媒体同时进入我们的视线。一个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体操王子李宁,他接受《环球时报》的专访吐心声:我更愿意回到运动员时代。另一个是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李宁借空壳套取国家巨额资金,近日被司法机关批捕(10月16日《楚天金报》)。
为了区别起见,不妨把前者叫“体操李宁”,后者叫“院士李宁”。
同名同姓在人口大国不算稀奇,同姓名同样大腕级的人不被人为编排,却以不同的作为同时吸引媒体关注,进入观众视野尚不多见。出镜的理由黑白分明,一个事业辉煌,人生境界更上一层楼;一个东窗事发,人生命运遭遇滑铁卢。
人们并不熟悉的“院士李宁”,其人生前半程,虽然不能比“体操李宁”,但至少是业内翘楚。他头顶着“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中国动物克隆体系创始人”的光环。
有趣的是,两个李宁今年都是五十有二,在“知天命”这个人生节点上往前推,他们都应该是年轻时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今相向而行呢?
“院士李宁”批捕后才进入公众视野,他究竟怎样从“最有前途的科学家”步入腐败路径,只有等案件查处后才能明晓。但我们或许可以从一直在公众视野下成长成熟成功的“体操李宁”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他“知天命”的密码。
第一,汉城奥运末战惨痛一跤。当年李宁从吊环上摔了下来,这一跤,结束了李宁体操时代,让李宁经历了当时国人尚不够宽容的人情冷暖,使他永远保持对辉煌的冷静。
第二,转型从商步步迎接挑战。每走一步,李宁都以当年的拼博精神,向新的目标冲击。
第三,万变角色不变恒定目标。李宁走上从商之路后,从助手到董事长,始终离不开体操,以数亿资金支持各地体操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
作为“院士李宁”,如果不是一路高歌猛进,大概不会成为最年轻的院士。他的职业身价和“吸金”能力节节攀升,职业良心和学者品质却一步步沦丧,最终偏离了献身科学的航向。“让我们从头再来”,“体操李宁”的每一块金牌都是从头再来,在商界每一步成功更是从头再来。这种归零心态,也许就是许多成功人士掌握命运的神器。而“院士李宁”,本应该具有科学理性精神,却被金钱裹挟住可以大有作为的手脚,重重地跌进了人生的低谷。这个对比值得反思。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易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