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脏城市”河北邢台,一场风暴式的大气治理自2011年底启幕,主导者是时任市委书记王爱民。2014年9月,中纪委通报,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王爱民正在接受组织调查。伴随王爱民落马,其高调推进的大气污染治理从舆论环境到实施层面都在微妙起变化。而部分曾被关停的石子、板材厂也重新复工。(10月26日澎湃新闻)
该如何与落马官员“告别”?这看似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或正在成为一个需要被严肃对待的议题。从小到落马官员的题字、摄影作品,大到落马官员的施政政策,被低调地铲除、废除,几乎是共同的选择。以高调治污著称的王爱民落马后,相关方面对于其有关问题的回避,乃至邢台治污不确定性陡增,都堪称类似现象的缩影。
客观而言,在有着“中国最脏城市”之称的邢台,王爱民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高调和重视,在初衷上无可厚非,也可谓是基于现实的民心所向。这一暴风雨式的治理行动,其长效与程序问题又有待商榷。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王爱民施政遗产的一部分,他所主导的环境治理方式理应得到反思并改进。
面对记者的采访,当地城管部门对于王在任期间主导的大气治理工作避之唯恐不及,并强调“谈治污工作请以2014年的为主”;而在王治下所关闭的数家污染工厂也悄然复工。有关方面对于落马官员的习惯性切割似可理解,但是,如果只是一味选择消极地回避,又如何充分吸取王式强势治理背后的教训,令人生疑;而彼时被关停的污染企业自动复工,显然又令人担忧王爱民落马之后,邢台的环境治理该何去何从?由此可见,当地对于落马“一把手”的暧昧态度,很难说是真正建立在权衡公共利弊的基础之上。
从更大的范围看,王爱民的“身后尴尬”并非独有。对于这样的落马一把手官员,它在主政期间的表现,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城市的后续发展。科学评价,充分吸取教训,当是降低落马官员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必由之途。然而,若不能对落马官员的施政表现建立科学理性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其真正的危害和教训反而在回避中被忽视;另一方面,原本一些值得继续实施的善治,也可能连洗澡水一起被倒掉,令继任者走弯路,增加社会治理的成本。官员落马,并不一定意味着一种全盘的否定。
反腐首先是实现对于违法违纪官员的惩处,是为治标;而治本则是我们如何从反腐案件中去破解官员违纪违法的制度真空,从而对症下药,建立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防腐体系。如何与落马官员告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思考这一治本的问题。只有全方位地反思落马官员履职的是与非,客观地展示落马官员施政的善与恶,才能真正直面催生腐官的土壤,从而告别消极的权力监督现状和施政环境。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朱昌俊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