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流氓罪一案作出再审判决,宣布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12月16日《楚天金报》)
呼格吉勒图沉冤昭雪,引起舆论巨大震撼在意料之中。因为,错案纠正时,一条无辜鲜活的生命,坟头却早已蒿深草长。这样的错案,无论是对逝者家属的伤害,还是对社会心理的冲击影响,都是巨大的。
今天,人们翻开冤案的卷宗时发现,此案中,当事人体液DNA等关键证据缺失,供词明显不符事实,经手此案的公、检、法各环节中疑窦屡现,侦查、起诉、审判、复核等关口漏洞丛生。但是,在彼时功利性的办案环境下,保障司法公正的一道道程序性防线没有起到把关作用,制约机制一次次失守,最终导致悲剧无可挽回地发生。
尤其令人心情沉重的是,此案的纠错最先并非源自司法纠错机制的主动查纠,而是在查办另案中真凶的现形,因此此案的纠错具有很大偶然性。要不是真凶赵志红落网,并主动交代了这起公厕杀人案,不知道此案的昭雪要等到何时;要不是家属和爱心人士多年坚持申诉和呼吁,案件纠错是否能顺利进行,也难以让人乐观。因此,激活现有司法纠错机制和审判监督程序可谓迫在眉睫,即使司法不能完全避免犯错,但不能让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公平、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执法则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虽然呼格吉勒图是个案,但是该错案的后果是严重的,早已变成了公共事件。如今,为错案纠正,一方面要为蒙冤者昭雪、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一方面更要剖析反思,完善制度,法官、检察官须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要追究责任,从而在司法独立基础上,实现司法公正和法律正义。唯有如此,才能修复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信心,让邪恶遁形,正义昭彰。
近期,除了呼格吉勒图案,社会呼吁已久的河北聂树斌案也迎来转机,最高法已指令山东省高院对聂树斌案进行复查。这两起案件一个沉冤昭雪,一个出现转机,它们所传递出来的信号,无疑是积极的。应该以此为契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中国司法实实在在的进步。
有识之士建议为呼格吉勒图竖立一座纪念碑,一是为了纪念这个冤屈逝去的灵魂,二是为了警示世人,防止再出现类似的冤案。的确,呼格吉勒图案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个案具有的价值,呼格吉勒图以自己的生命警示人们:司法不公,危害巨大。如今逝者已矣,除了洗刷沉冤,更需要阻止新的错误和伤害,这是生者的责任。
生命不可挽回,正义不能再迟到。也许新闻的热度只能维持短短数天,但世人不应忘记呼格吉勒图,这个定格在18岁的少年,只为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柯锐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