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的关于《色戒》的宣传,大多集中在这个片名的第一个字上面。但是既然它能在欧洲的电影节上获奖,就应该还有除了这个字之外的某些东东罢?——某些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东东。
昨天随喜看了影片,整体来说拍得还是不错的。不过个人感觉,除了对王力宏刮目相看之外,没有太多的感触。因为基本上还是张爱玲的思维路数,而对于她的这个路数,我有一点点不同的看法。
影片的最后,是被梁朝伟坐皱的白床单。这个镜头所呈现出来的感觉,一如张爱玲惯用的那个词:苍凉。
在张作家的眼里,那是一个苍凉的时代,王佳芝拥有的是短暂而苍凉的人生,她和易汉奸是一对苍凉的亦真亦假的情人。最后,王佳芝在这苍凉中攫取到一点点温暖——亮闪闪晃人眼的一枚钻戒。就为了这一枚钻戒带来的一点点温暖,她放弃了长期的忍辱负重,放弃了当年的追求,放弃了她的同伴,代价是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六条年轻的生命的戛然而止。
鲜血淋漓。
当然,影片中没有把鲜血淋漓正面表现出来。
如果我们站在女性的角度去解读的话,或许可以找出一些合理性来。可是这一点合理性在整个抗战的大背景面前,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只要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就该明白这一点。但是,影片尽力回避了这个大背景的惨烈。正是因为尽力回避了大背景的惨烈,尽力回避了“易先生”对同胞的残酷残忍和戕害,才使得王佳芝的放弃行动染上了合理的成分。
否则,即使是完全从一个缺乏关爱的女性的角度出发,她也不该做如此选择。
很简单,因为“易先生”所给予她的,并非爱情。
王佳芝非常明确地说:她不仅要身体上遭受他的强暴蹂躏,而且精神上她还要努力去做一个奴隶,才能接近他,让他满意,让他放松戒备——奴隶,不仅是生理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奴隶,对于一个接受了新教育的女性来说,那种感觉并不是愉悦的罢?除非她有受虐狂,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所以啊,那个鸽子蛋,只是易汉奸赏赐给一个女性奴隶的“石头”罢了。这是哪门子的温暖呢?(咱还别提这石头是多少同胞的鲜血换来的。)更何况,易汉奸对于她的处理是那么冷酷干脆:“采石场,十点以前处理完。”——有人还说他爱王佳芝,这是对心爱女人的做法么?
关于民族、个人、感情,老萨用了一个词:砝码。
他说按照“王佳芝只是工具”的说法,如果王佳芝受汉奸指使去刺杀张自忠,同样是做“工具”,但是刺杀抗战英雄与刺杀汉奸的区别就在这个砝码。“加上它,一端可以沉入地狱,另一端可以高到天堂。《色戒》偏巧是拿掉了它,也许作者的意思是突出主题,客观上是让很多人忘掉和忽略这个砝码的存在。”
但是,在尚未实现全球大同的今天,这个“砝码”非常重要。
退一步说,即使是实现了全球大同,也还有个“侵略/被侵略”“加害/受害”的区别。
没有这个砝码,就全没了是非黑白了。
记得当年有一篇评论三毛《滚滚红尘》的文章,也是说到汉奸问题,三毛写的那个秦汉演的汉奸,而且是个大汉奸,与林青霞的爱情,也是丢掉了这个砝码。
那篇文章分析说,三毛因为在上个世纪的那个时代嫁给了一个老外,侄儿知道她嫁的是外国人之后后非常吃惊,她自认嫁老外没有什么不对的,可是这样的惊讶令她难过,然后,她就混淆了“爱老外”和“爱汉奸”的区别,混淆了这其间的根本界限,写出了《滚滚红尘》。
现在看来,张爱铃混淆了,李安也混淆了,当然张爱铃本身嫁给汉奸,这个和三毛仅仅是嫁给老外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她们的混淆也不同。
《色戒》将那个镜头给了苍凉的床单,让那一单乱世的苍凉,掩盖了背后的淋漓鲜血。
稿源:荆楚网 作者:柳隐溪
相关评论:色戒:追寻自我的痛苦之路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