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法院审判要更加注重保障民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人民来信来访、申诉再审等诸多方式和环节,建立科学、畅通、有效、简便的民意表达机制,及时掌握民生需求,适时调整司法政策。(中国青年报6月22日
胡总书记把互联网形容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还提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和“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胡总书记开启官民交流平台,这表明网络力量已彻底纳入官方视野,彰显了官方建立互联网民意表达机制的决心。
在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方面,最高人民法院走在了前列。建立科学、畅通、有效、简便的民意表达机制,及时掌握民生需求,适时调整司法政策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现代执政理念深入落实的具体表现。开启互联网之门,官民交流将不再是一种奢侈,它将以前所未有的交流信息量来使公众与政府充分的沟通,增加理解和互信,增强监督和互容,开启民智,使一些建设性意见得以充分的重视。
司法机关做事情、做决策,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才能更好的建立服务人民的司法制度,才能及时为亟待社会问题立法。
通过互联网,建立科学、畅通、有效、简便的民意表达机制,接收人民来信来访、申诉再审、公民意见,既降低了司法成本,又能增加关民互信、互通、互容,使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建议权、表达权、申诉权、监督权等得到合理的保障,真是一石二鸟。
谣言止于真相,真理不辨不明。积极探索民商事裁判文书的网上发布制度,建立更加合理、及时、透明、有效、科学的司法公开制度和社会评价制,防止司法的暗箱操作,有利于维护司法机关的饿权威。将谣言快速止于网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通过网上激烈的讨论与博弈,使各种制度的出台和法律条文的完善更加科学与合乎民意。
中共中央近日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推动和改进工作。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它正式把舆论监督与人民呼声纳入制度,肯定了“民声”,开创了一个“官民互通”的新时代。
司法机关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思想,开了政府部门的先河。温总理曾经说过,“没有一个肯听取意见的政府会垮台”。而建立互联网民意表达机制,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推进政府上网工程,深化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一个将“以人为本”纳入执政理念的执政党和政府的必由之路。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军兴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