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2007年7月的一句“如果一年以后深圳房价不涨的话,我向深圳人民道歉”。2007年7月7日,北大教授徐滇庆兑现了他的“道歉诺言”,在南方某报上刊登24cm×17cm竖半版的道歉广告。(《重庆晚报》7月8日)
对徐滇庆教授“登报道歉”一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探讨。笔者想从徐滇庆“教授”这一身份入手,对当前学术生态进行一下反思。
“教授”一词,在古代中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意思;在西方,是“Professor”一词,意指追求真理的信仰;在当代中国,是一种高级职称,对象主要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员。综合起来,作为教授,他们一般具有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信仰执着等特征,是社会文化的精英,也是社会进步的良心和推力。
“我们永远离真理有一小步的距离”,进行科学研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不是“乱下结论”。如果说徐滇庆教授是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话,他的结论错误是在原谅的范围之内,他也不需要为之道歉,因为“为研究结论错误登报道歉”既不符合学术传统,也不利于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在学术研究范式中,只有“如果有什么条件,就会得出什么结论”的范式,而没有“如果出现什么结论,研究者就怎么样”的范式。因此,徐滇庆教授的道歉,不是为学术而道歉,而是为其“乱下结论”而道歉。
对于预测失误一事,公众为何不愿意原谅北大教授呢?这与这几年的学术环境有关。虽然我们不敢说徐滇庆教授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代言人,但在房价飞涨的这几年,教授利用文化精英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进行“有偿代言”的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在房价已经很高的时候,北大的教授还言之确确地说“房价要上涨”,这无疑误导了不少准备买房的市民。面对一年后的房价现实,受伤了的买房者当然难以原谅一位“乱下结论”的教授。因此,无论徐滇庆教授的预言产生于何种背景,但要维护学术的尊崇地位,就必须让学术远离“铜臭”。
“十年寒窗无人问”,做学问者,要潜心治学,要耐得住寂寞。可是,面对市场经济的浮躁,一些研究者急于出名和牟利,于是“语不惊人誓不休”,或者说“李亚鹏和谢霆锋是丑男”,或者说“梁山一百单八将里四十三位不是好汉”,或者说“孔子是丧家狗”,或者说“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或者说“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以此引起媒体炒作,通过哗众取宠的手段加入到以牟利和出名为目的的媚俗文化和垃圾文化的制造之中,严重贬损了教授的应有的品格和形象,徐滇庆教授的预言失败则是又一次的伤害。因此,学术研究一定要秉承“严谨”的优良传统,切勿“胡言乱语”。
虽然徐滇庆教授的预言失败折射了当下学术环境的众多问题,但可贵的是,徐滇庆教授登报道歉了,维护了作为一个公民起码的诚信品质。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每一个研究者,切实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维护学者和学术的良好形象。
稿源:荆楚网
作者:叶雷(荆楚网特约评论员)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