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乡县23岁的魏红凯只上过初中,他一直梦想造一架飞机,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他的计划。至今,他造“飞机”已经前前后后花了4000多元,尽管实验失败,但他仍没有放弃。(8月30日《华商报》)
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就想造架飞机?这恐怕是异想天开吧,或者是一时冲动?可是,这些都是旁观者的看法;至于,那个造飞机的年轻小伙,他可不这么认为,一根筋,认认真真的实现着他的梦想,大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志气。
不过,像魏红凯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不算少数;而且有许多人还真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比如,安徽的一位农民就用铁桶砸出了一艘潜水艇;锦州东兴村的一位62岁村民老韩花费了3年时间和9000多元钱自造了一台类似德国大众甲壳虫款式的汽车; 再比如,北京市通州区马家务村的村民吴玉禄,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竟然造出了26个机器人;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农民郭书军制造的电动小汽车,总投入3500元;重庆沙坪坝区曾家镇的两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娃自制的飞艇成功飞上千米高空。
搞发明创造本来是科学家的事,现在,有那么多农民朋友加入进来,真应该值得庆幸!比起科研机构的团队合作来说,农民朋友的发明创造显得势单力薄,他们的发明没有所谓的技术支持,更没有资金来源;他们硬是凭自己的热情和毅力实现了发明梦。他们既是傻瓜,也是天才。
在发明创造面前,人人平等,没有所谓的门槛限制。与在编的正规科研人员一样,那些“土发明家”们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是否可以鼓励建立一种互动机制,将民间的智慧与科研机构的研究结合起来;或者能否设立一种民间创造基金,为那些土发明家们提供物质支持。
稿源:荆楚网
作者:长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