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华:让伍皓说话,天塌不下来
发布时间: 2009-07-16 14:5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作为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副部长的伍皓,在“躲猫猫”事件中邀请网友参与调查,轰动全国,毁誉参半。在“昆明小学生被指卖淫案”中,又被部分网友痛批,却还是没有沉默,7月7日,他以“求真的力量”为网名,对事件、对自己质疑声最强烈的论坛—— “猫眼看人”发帖,不惧与网友“争论、对骂、面红耳赤”。因为“实实在在觉得对网络、对网友应该心存敬畏之心。”(2009年7月8日《南方都市报》)
在伍皓发帖后的几个小时内,两个帖子的点击总数已经超过3。5万人次,回帖过千,可见帖子的影响力之大。在随后的三天里,在“依旧是质疑和讽刺声音居多”中,伍皓感叹:“新路还很艰难”,并“暂时选择沉默”。
对于伍皓本人,笔者对其了解仅限于在多个事件中涉及到的这个个性鲜明的官员。在“躲猫猫”事件中,毁誉参半;在“建实名工作QQ群”、推动宣传部主动向媒体提供舆论监督线索等工作方式上,颇得好评。这样一个记者出身官员的种种举动,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新闻中,总是能吸引公众新奇的眼球。
笔者无意探讨“昆明小学生被指卖淫事件”的真相,因为事件最终的水落石出,自有国家司法机关的最终定性。但是,对于伍皓的发帖,笔者忍不住要问一句:让伍皓说话,天就塌下来了?
在现实生活中,伍皓是一名新闻官员;在网络上,伍皓是一名网民。对事实真相的探寻和质问,是包括伍皓在内的广大网民的权利。互联网作为一个自由表达个人意志的空间,我们能够容忍众多的谩骂和流言,难道就不能容忍一名叫伍皓的网民讲几句话?
网络是什么,是思想交流的平台,是网民互动的窗口。在这个的地方,“邓玉娇案”、“周久耕事件”、“周老虎事件”的解决,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民意对事件的关注、追踪和推动。网络崇尚的,是民意、是自由、是探寻,是剖析。但是,放眼伍皓发帖事件,网民的理性值得忧虑。在对伍皓上网回应的评论中,有许许多多的质疑和责问,有无数针对伍皓本人的谩骂和侮辱,但是,对一名普通发帖人最起码的尊重和对事件理性的拷问,寥寥无几。这难道就是一个真正代表最广大民众意见的互联网吗?这种以压倒一切、肆虐的非理性的发言难道就有利于事件本身的查明吗?显然不是。
作为沟通交流的互联网,需要这样一种包容与理解;作为一名网民,也同样需要理性的思考与交流。伍皓陈述的若非事实,我们可以批评和质疑,可以争吵和辩论,因为,“真理越辩越明”,因为,“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试想,如果我们把一个事件的探讨和追问变成对网民人格的侮辱和谩骂,变成用网络的暴力粗暴剥夺另一个网民最基本的话语权,这样的方式和我们积极探寻真相的善良初衷,相差何止千万里!
此外,还有一个我们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官员与民众如何互动与接触的问题。或许,正如伍皓本人引用的“沉默是金,是千百年来官场总结出来的不二法宝”说法一样,在一些人眼里,网络民意可有可无,不用理睬。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君不见互联网上,一些官员永远是潜水者、旁观者。一旦出现伍皓这样与网民互动的类似举动,往往认为是出轨、是另类,是不明智。仿佛我们的新闻官员,只能在端坐在新闻发布席上侃侃而谈,一旦脱离了这个平台,来到辽阔无边的互联网上,在与万千网民的互动交流中,就失去了说真话的底气,就有辱新闻官员高贵的身份一般。
网民上网对某些事件的处理程序进行评论,实质是对事件本身的实体正义的期盼。相应地,关注民意,重视民意,让互联网成为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这恰恰是当前我们有关部门应当践行的服务于民的主题。
“发帖事件”之后,伍皓暂时选择沉默,但是互联网不会沉默,对民意的关注与回应的呼声也还在继续,作为一个勇于“吃螃蟹”的新闻官员,一个愿意和网友无所顾忌地交流甚至“争论、对骂,面红耳赤”的网民伍皓,姑且不论其发帖的方式和内容的恰当与否,单纯就这一种态度,更多地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坦然。
善待伍皓!善待“求真的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唐时华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唐时华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