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李家伟:从“板砖砸车”,到“开胸验肺”

发布时间: 2009-07-20 10:13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新密农民工张海超怀疑在工厂得了尘肺,先后被郑州和北京多家权威医院诊断为尘肺,但在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却被诊断为肺结核。在多方求助无门后,他做出了惊人之举——做开胸手术,以悲壮的方式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7月17日《河南日报》)。
  不知怎么,笔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兰州老英雄”斑马线上手持板砖怒砸闯红灯汽车。在“板砖砸车”闹热闹以后,围绕这条新闻有不少人发表了评论,从中看出安全感缺失者有之,既而反思老者行为也违法者有之,但依笔者浅见,这“板砖砸车”所透露出来的最明显的信息就是作为个体的普通公民维权之难。随后的报道也证明了这一点。
  开车的不遵守法律,视斑马线(也可看作是活生生的生命)于无物,从硬件来看,没监控设施;从软件来看,无执勤民警。如此三番五次之后,那斑马线上的“板砖砸车”其实宣泄的不仅仅是一种情绪。
  而在“板砖砸车”之后,我们又看到了让人交织着震惊、心酸、悲凉、疼痛的“开胸验肺”。从表现形式来看,这显然比“板砖砸车”更显激烈甚至血腥,但其所暴露的问题,同样是作为个体的一个普通公民,在面对那些诸如“得了职业病,还得单位开证明才能诊断”之类的铜墙铁壁时,那份孤独与无奈。
  按照常理,法律也好,那些靠纳税人养活的权力部门也好,其出发点应该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公民权益,打击种种侵害公民权利、扰乱社会生活秩序的行为。惟有如此,才会铸造出维护社会公平的底线,才会让身为公民者带一份坚定的底气与硬气去工作、生活、学习。就像这位农民工,在他权益遭到伤害时,他是想通过合法的程序与途径来为自己讨个说法,但是,本应给他提供庇佑的法律,却如同一个大大的迷宫,在百转千回中才发生了这给现代文明带来耻辱的“开胸验肺”。
  报道中说,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职业病检查需要用人单位提供职业史证明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等多份材料,换言之,需要用人单位“自证其罪”;报道中还提到,职业病的诊断、鉴定乃至最终的工伤认定、赔偿是个漫长的过程,张海超曾经的一位工友,2006年11月即被诊断为“尘肺Ⅱ+期”,但还没有走完整个工伤认定程序,就已经去世了……这些显然都明显加大了公民维权的难度,抬高了维权“门槛”,正因如此,才会在这冰冷的门槛前有人“开胸验肺”。
  从“板砖砸车”到“开胸验肺”,都凸显了公民维权之艰难。对于一个有志于构建和谐、完善法制的社会来说,这些事件都足够引起警醒,从而从法律及执行层面予以反思与修正。
  那留在胸口上的刀口,是我们每个人的伤疤。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家伟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李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