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生: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良方何在
发布时间: 2009-11-23 16:1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据有关方面预测,自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业到现在已走过近三十年的历程,民企老板们大都五六十岁了,面对他们创下的家业,如何顺利地交到下一代手中,已成为他们的心病,或者说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课题,现在谈论富三代问题不仅仅是谈论某一个群体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代人的大事。
全国工商联编制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有300多万家私营企业,其中90%以上是家族企业。然而,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延续到第二代,能够成功地传承至第三代的仅占10%~15%。
有很多民营企业家正在积极探索如何让自己的财富顺利地进行交接;更有众多的专家也在研究和破解着“富不过三”这一中国几千年难以摆脱的魔咒。
第一代是得了改革开放的天时,也是占了市场经济之初的先机,当然,他们也有着常人没有的吃苦精神,看看第一代的发家史,哪个都有一本“血泪”帐,他们真的是付出了许多许多,而“富二”或“富三代”们生在密室里长在蜜罐中,在生活上和在经济上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缺衣少穿,从小学到大学都是无忧无虑的走过少年和青年那段成长之路的。当然,我们不能就此妄下“有钱就会变坏”的结论。关键在于,父辈给孩子巨额财富的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优良品质。否则,这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在德国有一种传统,无论怎样的家庭,孩子到了18岁第一件要做的事,就要独自出门远行——放在孩子口袋里的钱很少,但是希望他走的路很远。可在国内,有几个家长愿意孩子受这样的磨砺呢?尤其是富足的家庭,想的更是给孩子置业、买车,没有“18岁独立成人”的意识。但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特别依赖父母,没有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阅历。而很多家族企业主太在乎自己的产业,没有勇气放飞第二代,事事不放心。这样第二代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
世界巨富洛克菲勒每星期只给孩子5美元零花钱,并且要求孩子记账,他这样做和有钱与否没有关系。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节制精神,而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这种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为了根本、长远的利益,而克制个人一些暂时的欲望。实际上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品质。
这种情况下,建议第一代企业家要舍得交学费,让下一代自己去创业,失败了就当是教训,或许虎父无犬子,还能打下一番天下创下另一个产业呢!到时候再把企业交给孩子管理,也会放心得多。
一般民营企业都不太愿意去聘请专业经理人,如果没有儿子,或者儿子能力不行,往往只好拖后交接。这些企业的结果很可能是倒闭,或者被后代卖掉。但是在拖延的过程中,公司的价值已经在不断损失。如果私营企业不能尽快用高薪聘请专业经理人来进行更高水平的公司治理,那么创业者靠关系、运气和冲劲打造出来的企业很难熬过继承这关。
启用职业经理人也存在着很多诟病。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徐林旗说,只要掌握企业的控股权,企业交由外人管理又有何不可?有人因为职业经理人不可靠,那是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寿命短,大都死在没有按科学化、规范化办事情。
也有人认为,“中国现在完全没有建立起来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我们从外面请一个人回来打理企业,他做得不好,去下一家还可以接着干,也没有诚信档案之类的制度可以约束他们”。
浙江省温岭市中马集团的“第二代“老板这样说:“等我要交班时,希望能信任的CEO更多出现。中国必须尽快把职业经理人的诚信档案建立起来。”
H集团创始人赖恩斯·休特面对百年家族企业的未来以及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独特挑战分析道,家族企业从第一代至第三代,经历着“建立”、“维持”、“衰退”三个阶段。就联合利华来说,从第四代开始,家族成员的身影出现在银行业、文学界、哲学领域。对于这家企业,“我们看到家族内部在企业的参与度是越来越低的。一开始是家族所有的,然后家族管理,后来由外部管理,然后慢慢变成拦截性股权,然后只控股少数的股权,在董事会当中作为一个代表,最后连代表也不是了。”
休特的分析或许对中国的民营企业是一个借鉴。
上海理财专修学院执行院长,国际资产管理人协会副总裁徐建明也表示:从企业传承的角度来说,第一代企业家可以选择的方式就是从财富的角度来做,不一定要把企业传下去。他分析说,因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价值观差距太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第一代企业内涵的灵魂不够,他们的愿景不够。如果企业有一个长期可做的愿景,子女是非常愿意做的。而且可以永远的做下去,这才是企业永续经营最核心的内在东西。
通过一些品牌的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建设,让这个灵魂传下去,这是我们称之为家族企业传承的一个最高境界,这也是可以传超过三代的唯一方法。
真正的传承其实是企业灵魂的传承,包括一个企业,你想真正的长治久安或者传十代、八代,它一定要有一个灵魂。
如果真的希望企业能够永续经营,永续传递下去,就应该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内在的核心的文化价值。就是把你的企业精神,把你第一代创造企业的文化,包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乃至于第一代人对于这个自身的梦想逐渐形成一种内在的文化,并将这种文化以某种形态表现出来。比如说品牌,我们强调品牌为王,这个品牌不是产品的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品牌。把企业的品牌做起来,让大家感受到品牌内涵的东西。当后续的人进入这个企业自然就接受了这样的文化。
如何将家族企业做到后续有人,有网友给出三条建议:1,放宽心胸,视个人财富为社会财富;2,开放股权,引进外人促进家人;3,完善制度,以现代体制管理代替老板个人管理。
据《人民日报》报道,江苏将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主要是针对大型民营企业的接班人或成长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由此,“富二代”将得到进党校学习的机会,还可以到国企挂职锻炼。虽然有人对此并不看好,但这毕竟是对民企接班人迈出的可喜的一步。
稿源:荆楚网
作者:纪连生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纪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