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云梦:感谢吴怀尧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
发布时间: 2009-12-09 10:17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请允许我先摘录一段记者与吴怀尧的对话:
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制人吴怀尧:在连续4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名单里,从来没有一位纯粹的诗人上榜。诗人与财富似乎已经成为完全的绝缘体。诗歌被冷落,诗人的存在已经被边缘、被遗忘、甚至被鄙视。用最流行的说法,这是一个诗人“被寂寞”的年代。但是经过大量采访我们发现:事实上,这些年,写诗的人群急剧增加,他们在各行各业活跃着,并且以诗歌的方式获得成功。
春城晚报:怎样的成功?
吴怀尧:不少富豪作家幕后的出版人都是诗人或有过写诗经历。比如去年最畅销小说《藏地密码》的作者何马成功登上作家富豪榜,其出版人吴又就是诗人。今年排名第四的当年明月,其幕后操盘手沈浩波同样是诗人。另据我们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仅在网络上大概有500万人从事诗歌创作,诗歌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采访的诗人中,从商者腰缠万贯,参政者仕途似锦;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在全国各地的随机访问中,透露自己有过诗人梦的人数比例高达85%。我相信,诗歌的万丈光芒,会照亮更多人的眼睛。
春城晚报:诗歌被遗忘,诗人成为潜伏者。这是诗人的不幸,还是时代的不幸?
吴怀尧:潜伏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我看来,诗歌就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我的身边,就活跃着很多诗人,平时他们不会主动提及自己的诗人身份,但是在某一时刻,他们的身心属于诗歌。从诗歌中,他们得到满足和荣耀。我相信,喜欢诗歌的人会越来越多。也许有一天,大家见面后的问候语会由“吃饭了吗”变成“今天你诗了吗”。
感谢吴怀尧对诗的理解,感谢吴怀尧对诗人的理解。但是现实情况是,诗人离“富”尚远,更不用说跻身“作家富豪榜”了。客观上,一是这个社会日趋浮躁,诗和诗人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载体;二是诗和诗人本身处于迷茫的境地,找不到诗与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能够有效融合的途径;三是诗人被认为是堕落和幼稚的一个群体,谁也不愿意与诗人为伍。诗人或者诗歌作者,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诗人身份。
我同意吴怀尧对诗歌和诗人现状的诊断。确实,很多诗人在“潜伏”中,依靠诗歌的灵光和诗人的睿智反而在政界、商界、出版界等,作出了不俗的成绩。有的在其他领域取得生活的必要保证后,又返过头来重新拾起了诗歌。诗歌更多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
但是诗人毕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在奉献好诗的同时,如果也能登上所谓“作家富豪榜”,不仅不丢人,而且还很光荣。“富豪”和“文豪”并不矛盾。或者说,只是是不是同步的问题。是先“富”后“文”,还是先“文”后“富”,有个时间差。诗人们应该有这个思想准备和欲望。
首先要有好诗。好诗的标准一个是文化的,而不是所谓“身体的”“下半身”的。二是大众的,而不是私人的,少数人的,是可以传承的,而不是短命的,一时的,快板书式的。诗不能从艰涩一下子走到口语,又从口语一下子回到艰涩。诗的好坏,还是应该有个大体的标准为好。其次要有培育诗人的好的环境。诗人都是聪明人,是社会的精英分子。歧视诗人,鄙视诗人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第三要营造一个成熟的诗的市场机制。从好诗的生产、包装、营销、到进入市场,要有一个系统的管理网络和运行体系。就象电影一样,投资商,剧本,导演,演员,影院等,各个要素很活跃,也很配合,这样就为电影的生产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市场建立起来以后,有策划者先期进行市场调查,然后诗人按市场需要只管写诗,诗出来以后,有专门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当然,这里面就出现一个诗怎么迎合市场的问题。电影也分文艺片,商业片等。诗为什么不可以也分类呢?有所谓纯情诗,探索诗,也有商业诗和娱乐诗等,百花齐放嘛。诗人中既然有不少商界精英,可以在诗本身的营销上动动脑子。如果能把诗当作产品来做,一年有个把诗人进入“中国作家富豪榜”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鬼谷云梦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鬼谷云梦;吴怀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