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被列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旗县。至今国家投入1.3亿元,但当地荒漠化依旧严重。记者发现当地在防沙同时,还在大规模采矿,导致植被被严重破坏,土地沙化。(2010年4月6日《新京报》)
70岁的当地村民赵悦回忆,当地曾水草丰茂,长满一米多高的野芦草,故名“芦尾沟”。如今,一刮风,屋里全是土。当年,因为村民的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如今村民觉醒了,节制放牧了,可企业开矿又成为土地沙化的另一重要原因。“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政府一贯倡导的发展理念。于是一边不顾环境被破坏而大力发展经济,一边则在治理环境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到头来落个两手空空,环保投入陷入“无底洞”,而环境破坏更是严重危及到当地民众的生存。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指导方针。可现实则是,沙源地被防沙“扬沙”反复折腾,而当地政府对环境遭受破坏的态度更是令人不能接受,每次沙尘来袭,当地政府的说法一般都是:由于境内境外沙尘源的存在,注定我国不可能根治沙尘现象。把沙尘现象归结为气候问题、外来因素,“原因”几乎都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而人为的、主观的原因呢?应该承认,沙尘现象的出现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程度上说沙尘现象的确属于“天灾”,但其虽不可根治却可防治。人在自然面前并非无能为力,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御的。兴和县几十年前是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如今当地人们却在风沙中艰难度日,显然不是“天灾”一词可以掩盖一切。
毋庸讳言,近年来我国的沙漠地带湖泊萎缩、咸化和干涸,土壤盐渍化、沙漠化,植被退化等问题依然突出,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工作敲响警钟。如何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化解工业污染,应对环境和生态难题,是当地政府必须深入思考、积极应对的一件大事。中国北部、横陈着大批沙漠,从西面新疆到中部的内蒙古阿拉善到更远处的蒙古国西部,都被大批沙源地覆盖,自然生态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和不易恢复性,因此,面对工业化进程,一定要防止走“老帐未还新帐又欠”的道路。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