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王志顺:“去鲁迅化”是“精神胜利法”的变种

发布时间: 2010-09-09 11:2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9月6日,编剧刘毅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广州日报》9月8日)
  类似的话题和讨论可以说毫不新鲜,近年几乎是隔一阵就爆发一次。仁智各见,也都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在笔者看来,不论主张在中学语文教材里削减鲁迅作品者的主观愿望多么美好,理由多么充分, 必须看到:中学语文教材“去鲁迅化”之所以遭到许多人反对,盖因鲁迅作品所揭示并矢志加以疗救的“国民精神的顽疾”,还幽灵般地在我们的身边和心间徘徊。
  比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靠精神胜利法安身立命的可以说时下遍及各个阶层。而具体到各地中学教材一窝蜂地“去鲁迅化”,无非是阿Q精神胜利法新的变种——一以为阿Q精神,道士行径、做戏的虚无党的伎俩等病毒从书本上消失了,这些病毒引起的社会病灶在现实生活中也随之无处遁形,于是达到心理的某种平衡和精神上的某种胜利。
  这显然是一种自欺欺人。诚然,如果单纯的从与时俱进的角度出发和用政治功利的眼光来衡量,鲁迅的有些作品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显然有点不合时宜。但问题是,鲁迅的很多作品不仅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亦具极高的人文艺术价值。笔法上除了隐晦的一面,也不乏明亮的色彩。换句话说,有刺也有花。如果我们只是看取其“横眉冷对”的一面,却看不到其“俯首甘为”的一面,岂不是“洗澡水连同孩子一起泼掉”?
  笔者喜欢在阅读经典作品时将精彩的语句划上杠杠,以便日后检索。但我发现这种方法对鲁迅的作品似乎不太适用,尤其的鲁迅的杂文作品,几乎句句是经典。有些可以说过目不忘,出口成诵。比如:“热烈的主张着所是,热烈的鞭挞着所非”、“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终究是苍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等等,不仅淋漓着深刻的哲理,读来仍未有隔世感,对当前加强公民教育,推动公民社会建设也不无裨益。
  且不说,鲁迅先生一贯倡导和终生践行的“立人”思想,显然与今天“育人”的终极意义殊途同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要指望“百年树人”,就应该在教改上进行切切实实的努力,套用鲁迅的话说,“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解剖、分别好坏,立存废标准,而于存废,都慎选施行的办法”,否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只在表面上浮游一些时”。(鲁迅《习惯与改革》)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志顺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王志顺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