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端于网络的呼和浩特拆迁通告附带一颗步枪子弹的新闻很火爆,并引起了网民的高度热议。不过随着公安部门的介入,事情突然极富戏剧性—— “子弹拆迁通知”竟系伪造。目前,公安部门正加大工作力度调查真相。(9月29日新华网)
惊魂一场!在最终的真相出炉前,至少这样的结果,证明了此前指责的无力和愤怒的徒劳。原来那些公然挑战公安、漠视民众痛感的“子弹式”高调,不过是“暴力拆迁”的虚妄。事情至此,很多人委屈于自己“被玩弄”,其实,他们不过是这出“话题”游戏的迷失者。
细看“子弹拆迁通知”的成长轨迹,有着不可思议的传播和蔓延。很多媒体和评论员,还有缺乏冷静的网民,都盲目加入到这起“大讨伐”。他们怀着共同的愤怒、无序的指责和发泄,若归之于神经底线的触碰和伤害,这种“非理性”倒也显得无可厚非。只不过,这样一个话题的发酵和爆发,你我都很“需要”,它不过契合了很多人的病态心理。
拆迁所以敏感,一方面源于事实惨剧的多发,另一方面则起于媒体民意的夸大和偏离。所以,当有一条“子弹拆迁通知”的消息在网上疯狂之时,首先狂躁的是“受情绪支配”的网民们;继而,媒体有意制作这样一个噱头,引得大家群起攻之。事实上,从第一篇报道《内蒙古一拆迁大院出现附子弹限拆通知》的出现到对地方政府的无端指责时,一场“嫁祸”已经彻底愚弄了集体情绪。
于是,整个事情的脉络显得格外简单:始作俑者恶意制作、媒体乐于热炒报道、民众有意迎合。基于屡见不绝的拆迁印象,很多人不假思索、信以为真,他们忽略掉了“真相”这个最基本的前提,而选择了相信,忘乎所以的发泄不满和愤怒。其后,弥漫的则是一种“看热闹”心理:尽管不想看到,却又唯恐天下不乱,希望看到。
也许始作俑者都不会想到,“子弹拆迁通知”竟成为如此热门的话题。不过其“黏贴拼接”的质量,也只是粗制滥造的纸张而已。只要稍加细心分析,完全有可能破灭虚妄、还原真相,为了话题制造而忽略事实真相的做法,实在荒诞不经得很。
当然,“子弹拆迁通知”所带来的“非理性”,还有着省人深思的意义:及至今日,“暴力拆迁”四个字已被深恶痛绝。从唐福珍的不幸,到《新拆迁条例》的难产,还有《钉子户大战拆迁队》的风靡流行,我们见惯了诸多的失望,也习惯性的抨击和怒骂。然而,新作为不见,“新事件”或许可以成为倒逼其出台的一个转折点。
尽管一出闹剧,可能丢掉了辩驳是非的根基,甚至假使我们齐力合谋了这样一出“子弹拆迁”,却代表了我们的共同心境,此外,还有共同的愿望。至于如何,我想你我都是心照不宣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庆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