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临泉县警方调查,当地一名农民在接近17年的时间里,强奸116人[38人未遂],多数还并行实施了抢劫。这名嫌疑人侵犯目标明确:留守妇女。家中无青壮劳力,这些妇女不敢抵抗,同时因社会压力,也不敢报警,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4月18日,新京报)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维稳的中坚力量也被剥离出来,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早已成了中国农村普遍现象。农村社会治安也因此出现了严重的滑坡。马斯洛将“生存”与“安全”列为与本能有关的最基础的层次需求,不然,幸福从何谈起,和谐又从何谈起?需要厘清的是,当今的中国农村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关于“生存”与“安全”的博弈:生存与安全不可兼得。
安徽“连环强奸案”罪行深,影响恶劣,受害人数多,却历时17载方能昭示天下,这次事件给我们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农村社会急需维稳。留守农村的弱势群体,依然无法得到应有的“安全”政治保障和诉求。农村社会因其落后,无法享受与城市均等、公平的治安保障,这是个毫无疑问的现实。即便是在较发达省市里的农村,社会治安保障亦存在诸多纰漏。农村社会维稳,迫在眉睫。
中国的农村社会大多缺乏治安保障,村警务点形同虚设,许多政府对农村社会始终持有一种安全的简单信任,往往其中还掺杂了政府对财政及管理成本的考量。农村社会治安的监管,几乎处于空白或流于形式。我们不禁要叩问,农村社会中究竟是什么力量在维稳?是道德,是规矩,是民俗。农村社会的治安,靠的仅仅是一种集体自觉意识,而这种力量只有约束力,没有强制力。需要承认的是,道德的力量在遏制犯罪思想、犯罪起源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农村社会的大多数人缺乏法制和维权意识,但道德意识或称之为规矩意识却深入人心,所以它对农村社会维稳至关重要。
道德缺乏强有力的威慑力,容易被人逾越,一种集体自觉的意识,也是容易出现失控的。就像安徽“连环强奸案”一样,道德反而成为了伸张正义的绊脚石,许多受害的妇女,因为伦理道德,或是种种社会压力,她们宁愿选择忍气吞声。此时,政府部门的有效介入和监管,理应成为农村社会维稳的中坚力量。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监管,打击制裁破坏农村社会治安的不法分子,还百姓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农村社会的维稳,必须依赖于政府对农村社会管理的治安力量投入,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惩犯罪分子。
道德,是农村社会维稳不可缺少的一份力量,村民和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好道德、集体监督的力量,杜绝犯罪的思想源头。监管,也是农村社会不可或缺的强制性力量而且是中间力量,通过法律行政的手段解决农村社会种种不安定的因素和案件。社会维稳,道德与监管需并行。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韩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