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光明日报》报道,我国现在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每天都以消失20个行政村的速度使农村逐步“萎缩”。十年以后,农村这个概念不仅从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上消失,也将使贴有农业时代标签的各种生产力所交织的包括种田等关系民生的现象得以消失。一个农业大国出现了“农民荒”,这是一个重大的国情变化。
“农民荒”一经媒体报道,人们就忧心忡忡。回想起我的村子,小时候满眼绿意的田地,如今已经大半荒芜了。在外打工一个月,收入几乎抵得上种地一年的收入。村子里的人,从十七八岁到五十来岁的人,都忙着在外面打工,只有中秋和春节等重大节日,村子里才有点生机。
不过,也有一些好现象出现。一些有能力的人留在了村子里,承包下大片的土地,搞特色农业、现代化农业。连片的麦田,从播种到收获,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花生、板栗、杞柳、茶叶等经济作物也都被广泛种植,并在附近城镇或县城进行深加工……这些人都进入了农民企业家的行列,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在一些临近城市的村子里,有一些城里人纷纷置地租房,请人代管代种,闲暇时拖家带口去享受农家乐。这其实说明,农村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农民荒”虽然是危机,但更是契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契机。
农业现代化需要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政策的支持。进城打工,打破了土地是命根子的老观念,土地闲置出来,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先机。在政策方面,首先要完善农村水电气、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妥善解决农村房屋产权、土地性质问题,创造条件实现农村房屋自由交易、土地自由流转。第二,要吸引大量城市人员、资金、技术进入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生产领域。第三,在部分村庄,可以由村委会出面,把整个村子的土地承包过来,从事集约化经营,让农民以土地和资金等形式入股,但一定要保证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国家一直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在三农领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但要保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还有更多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政府抓紧对农村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如何振兴农业生产,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尽快出台新的政策扶持与鼓励,让中国的农产品也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小猪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