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宏:读懂“标签调侃”背后的社会心态
发布时间:
2012-10-25 15:48:40 来源:
荆楚网 作者:
王家宏 进入电子报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式”这3个字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治堵”…国人无奈自嘲也好,刻意调侃也罢,越来越多的国人群体习惯性被贴上“中国式”标签,“中国式”标签的流行,在“中国式”符号意义里,到底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情绪。(10月24日新华时政)
流行语折射社会心态。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式”的流行调侃语引来了人们极大关注和思考。无论是过马路、接孩子、治堵、送礼、相亲、慈善、买房、离婚等等,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经过一些人的“提炼”、“加工”和“总结”,似乎得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反倒变成“中国特色”了。
“中国式”三个字,虽然读来诙谐,看来好笑,然而又的确反映出了一些事实和问题。比如“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并美其名曰:“中国式过马路。”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当然,如此“中国式”绝对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种种的不良陋习反映出国民的一些特点和弱点,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微笑”、“中国式礼仪”等美好精神和品格的存在。
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国民性弱点和国民的民族劣根性。冷漠、麻木、自私、爱看热闹,并表达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焦虑。在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或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它不能代表中国的面貌,但反映出的问题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我们不希望这种“中国式”成为“中国病”、“中国问题”的代名词,更不能让这种标签将中国的面貌和形象贴黑。
网络的发达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随着网络的普遍,网络的力量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很多网络声音甚至成为主流声音、影响官方声音,网络信息的传播可以达到“瞬间爆炸性效果”。因此,“中国式”的“标签调侃”,虽为调侃,但其流行程度和影响范围之广,是我们应该看到的。在关注这些流行语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到社会公众的思想、心态、生活状态。无论是调侃、玩味、反讽,还是直接的批判,都反映的是社会公众或不解、或焦虑、或无奈、或担忧、或失望的情绪。
近十年来,国内的公众情绪力量悄然兴起,并且难以遏制地呈喷涌趋势发展,成为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要把这些情绪和问题作为出发点,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竭力解决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强情绪疏导和思想引导,呼吁公众理性看待和对待社会问题,避免情绪消极和情绪偏激,坚守自己的原则,避免盲目从众和跟风。只有社会公众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这些社会问题,让社会拥有更加良好的风貌。
来源:荆楚网
作者:王家宏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
关键词:王家宏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