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跑”下贫困县对应,在以小康为政绩的年代,大同县申请到“小康县”称号。此后的十多年中,与其他县比,大同县发现,戴着不同的帽子,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一顶贫困县的帽子,不仅意味着大量资金、项目,还有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于是,大同县看着“邻居”藏富,自己开始了“逐贫”,并终于成功入列。(中国青年网2月25日)
大同县距离大同市20公里,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申请到“小康”头衔,是大同市东部六县中唯一的小康县。据说几届书记都觉得受过“小康”的伤。在艳羡了十几年贫困县能带来的扶持后,终于“后退”到了和邻县相同的起跑线上。然而,笔者不禁要说,贫困县主动“返贫”何止本末倒置?
主动“返贫”,令人咋舌,归根结底是“等靠要”懒政思想在作祟。可以比较,与当地官员自己出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一笔资金一笔资金、一项政策一项政策地去争取相比,跑下一顶“贫困县”的帽子就可以逸待劳地等着项目、资金、政策等主动上门,主动“返贫”着实是轻松得多。在这种依赖思想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在发展饥渴的驱使下要去获得“贫困”称号。而很多经由“贫困”致富的地方也不肯退出,故意占有政策资源,从而就导致一些真正贫困的地方无法享有资源,最后形成资源错置、加剧着发展失衡状态。
变“等靠要”为“追赶超”,地方要提高脱贫意识。决心加快推进扶贫开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举措,决心做好贫困村的整村脱贫规划工作。这种好事不能等靠要,地方也该行动起来,做好调研,早日行动,做好脱贫规划,早日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启动对贫困县主要领导的问责,使贫困县的帽子不能戴得太舒服。
贫困县的扶贫,自身也应造点血,才是最好的扶贫,也才可能有效脱贫,“扶贫先扶志”。
作者:庞春蕾
稿源:荆楚网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