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发泡餐具被禁14年后,终于获得解禁。 2月16日,国家发改委调整产业结构指导目录中,删掉了曾经禁用14年的一次性发泡餐具,从今年5月1日起开始重新允许使用。
连日来,多家媒体对此争相解读,但感觉大多并未说到根本上。切以为,这是对全民、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次生动特色国情和科学实践教育课,勇于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纠错之后,还要接受深刻教训,进一步健全完善后续扶持、服务工作。
一次性发泡餐盒又称泡沫餐盒,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1986年开始在中国铁路上使用,由于它质轻、耐油、抗水、无毒和价格低廉等,市场销售逐渐红火。1999年初,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将一次性发泡餐具作为落后产品列入目录,要求禁产、禁用,限期淘汰。然而,直接造成很多相关厂家、商家关门闭户的“禁白令”,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一直在快节奏的城乡居民生活需求中,近似半公开地“地下产销”招摇过市。据统计,2010年全国每年消耗的一次性餐盒有150亿个,其中2/3都是发泡餐盒。而一时兴起的成本较高可降解餐具,也因效益不高卖价高等,难以为继。
很多消费者感觉奇怪:14年前后,“禁白”和解禁的理由大致相同,“难道是政府就像前些年宣布禁鞭、后又‘禁改限’那样,喜欢折腾?”甚至,近日网上还爆出一些无稽之谈。
众所周知,发泡餐盒本身无罪,有罪的是产业回收链条极不完善,“政府手”冷眼旁观没有挺身相助,再加上城乡居民乱丢成风,才导致“白色污染”成为全国城乡一大社会公害!即便上海并没有完全“禁白”,用“3分钱分别回补”市场化回收、加工再生原料,也无利可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五个文明”的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生态文明是其中之一。具体到一个小小发泡餐具,之所以“前禁、现解”,后者显然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中的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前禁”,只看到了它严重污染环境的一个方面,就匆忙“一刀切”,而罔置特色国情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于不顾;“现解”,则是“在倒洗澡水时防止把婴儿也一起倒掉”。现在,“解白”后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必须做好环保、回收、再加工重复利用能源各道环节中的政策扶持、服务和监管工作。
脱离特色国情实际的非科学非理性实践,必然导致挫折和失败。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举一反三,在发泡餐具“禁改解”蕴含的特色国情教育中,更牵涉出时下具有广泛启迪意义的改革、发展路径,以及张弛有度和科学配套等一应问题。比如:近些年来,某些地方一方面鼓励下岗者多开便民餐馆、特色摊点,但又不准搞“临街门店”,把热闹兴旺的传统市场“引市进楼”后骤变清冷,还忽视了在人流多处配套建厕所;各直辖市和省会大城市,大手笔“消灭城中村”正接近收尾,却不料如今亿万农民工“居无定所、房租急剧上涨”;一些城市为保证交通畅通无阻,陆续出台“禁货令”后,导致城乡物流很快萎缩、菜价上涨;近郊一些失地农户,首先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被拆迁、被上楼”,眼下水电供应缺失、仅靠生活补贴难以维系,等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讲上百年”,“中国梦”召唤着每个公民为之不懈奋斗,两者之间并不冲突矛盾。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阶段性,一切从特色国情实际和科学实践出发顺势而为,既要只争朝夕勇于破除一切陈规陋习和攻坚阻力,又要在主观意志上始终保持清醒,“慢也慢不得,快也快不得”,更要注意防止和避免“习惯上操之过急”的改革发展幼稚病!
稿源:荆楚网
作者:澎潮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