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罗玉洁:莫让汉字书写成了“文化乡愁”

发布时间: 2013-05-07 10:40:22  来源: 荆楚网  作者:罗玉洁  进入电子报

  武昌理工学院在全校举行了一次硬笔书法考试,全校315个班级8414名大学生参加测试。测试内容为在30分钟内抄写500个字,考生可选择楷、行、隶、宋字体中的任意一种字体,基本要求是书写工整、连贯,易于辨认,像蚂蚁爬的、太潦草看不清楚的等,直接判零分。测试合格者即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将重修。结果,52%的学生被判“不合格”。(5月7日人民网)
  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于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而当我们欣然陶醉科学技术之赐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的书写能力正在退化, 我们突然提笔忘字,突然发现手写出来的汉字竟然如此不中看。离开纸笔、亲近键盘,闯入网络时代的汉字书写,让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不会写字,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传统文化联系的纽带正在断裂。三千多年的汉字书写,现在也成了“文化乡愁”。难道在当今这样一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里,书写真的离我们很遥远了吗?汉字真的变得冰冷了吗?
  汉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气质,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不可否认,电脑和手机的出现,是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但将提笔忘字或者不会写字,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当一个民族的大多数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拒绝使用汉字,或者不会写汉字,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在遗忘自己的文化根本?毕竟有了汉字的出现,才有中华文明的记载。汉字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和性格雅趣,所以写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文明的传承。遗憾的是,如今除了“签名”、“批示”外,多数时候汉字已失他途。
  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理论上说,只要国人还在说汉语,汉字就不会消亡。但在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担心,“网络依赖症”和“电脑失写症”对汉字的弱化作用不容小视,以后的人可能会逐渐淡忘汉字的写法。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博客……有一天,出现拉丁化的汉语拼音,也不是没有可能。等到有人和我们抢着为汉字“申遗”时,可就是莫大的讽刺了。
  来源:荆楚网
  作者:罗玉洁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班跃伟)
关键词:罗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