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北京市2013年高考照顾对象名单,名单中共计21个加分项目的总人数为14779人。这个数字,约占全市高考报名总人数72736的18%。称高考是最公平的制度,但是依然存在着如此庞大的加分群体。其实,高考开始前,起跑线已被加分制度人为地拉开了距离。(5月28日人民网)
高考加分政策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就已出现,那时规定,不再对工农成份学生及革命干部进行照顾,而是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等实行高考分数优惠政策。高考加分的初衷,原是希望通过加分制度来弥补高考在某些方面造成的“一考定终生”的不公平。由于项目较少,执行相对公正,考生意见较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的情况下,高考加分却逐渐沦为一些学校、权贵争相追逐、玩弄权力的游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一些有权有势的家长利用个人关系,使用不正当手段为子女“创造”加分机会,这是对普通家庭及考生的不公平。高考加分制度和运作程序不够成熟完善,缺少权威的资格认证机构,这也为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难怪许多考生大呼:还是“裸考”更公平!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竞争无比激烈的高考中,一分就可能改变一生命运,可想而知,加分对考生及家长有着怎样的吸引力。有需求就有市场,加分之所以沦为教育腐败的一块土壤,就在于加分制度的严重设计缺陷和明显的监督缺失。如果保留加分制度,则在制度设计方面,哪一项需要加分,才能体现公平?该加多少,是否有一个量化的科学标准?必须厘清;在制度监督方面,谁加分了,为什么加分?必须“全透明”、“阳光化”,让所有考生和家长有知情权;特别是加分项目及加多少,该由谁说了算?是否应该采取民主程序,发动社会各界制定科学的政策,甚至法制化,这些,都应该尽量制定出合理的规则,以便让考生们在公平的起跑线上“竞赛”。
如果一些加分做不到公平或者相对公平,反而是加大了高考的不公平,或者,这个加分取消也罢,因为加分不是解决教育公平的唯一办法。
在笔者看来,高考加分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不公正的高考加分会让未经世事的孩子丧失了对社会公平的信念。学生时代本是最纯真的时代,莫让高考加分扼杀了那一抹纯真。除了清理泛滥的加分项目之外,更要清理整个教育系统的“污秽”,还考生一个干净公平的环境。
稿源:荆楚网
作者:罗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