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觊觎着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中科院院士。他曾于2007年、2009年两度参评中科院院士,一共行贿2300万元左右。(9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中科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最高学术称号,但是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其实就如同博士、硕士一样的文凭头衔,是镀金升迁的“软实力”资本。有人看到这“2300万”,想到的是行贿受贿数额的巨大,但是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折射出的是当前干部在对待学习、学术上的利益化现象。
如今的官员,只要到了一定级别,几乎个个都是什么硕士、博士,最差也是个研究生。在外人看来这些领导干部个个都是学富五车的高知分子。其实这些文凭头衔,多数都是像张曙光一样“买来的”,所不同之处是张曙光所求太高,中科院院士,所以花了2300万,而一般领导干部的高级文凭,多数都交个几万上十万的“学费”,从来没上课就等着拿文凭那种。当然,文凭级别不同、学校不同,含金量也就不同,所付出的同样不同。而这些领导干部的“学费”,往往都是能“报销”的。
回过头来看,张曙光买“院士”名号,领导干部考取“文凭”,实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真正的学习,没有真正的能力,却花公家的钱给私人“镶金”。这种对待学习、对待学术的现象,在如今的中国官场很普遍。天天讲创新,讲发展,为什么创新发展还是不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真正的学习不够。都只是把学历、文凭、称号当成晋升资本,到头来个个的能力都很有限,所以创新发展也就有限,这种危险同样影响深远,甚至制约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很有必要整顿整改。
稿源:荆楚网
作者: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