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黄磊:“告别中文”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3-11-07 11:00:2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黄磊  进入电子报

  许多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都没有把中文专业放在首选位置,不仅如此,即使考进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学生,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少新生一进校就在盘算着用转专业的方式来“告别中文”。 (11月6日《武汉晚报》)
  贾璇是江苏人,高考成绩377分(满分480),这个分数仅高于武大在江苏录取分数线一分,“当时对于要不要转到经管学院去,我纠结了好久。一方面我自己还是挺喜欢文学的,而且在这边也算是小有成绩,但我爸妈鼓励我转到经管院去,因为他们的现在或许就是我的未来。”原来,贾璇的父母都是学文科出身,现在都是老师,收入不是很高,发展也不是特别好,他们希望女儿有更好的前途,不要走他们的老路。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而当很多莘莘中文学子面对“最好毕业中文系,最难就业中文系”与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确实存在“注重应用知识和技术能力,轻视人文基础的用人取向”的情景时,便出现了无奈的转专业。中文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专业,最近一些年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各个专业都会面临严重的就业危机,而且由于人们就业观的局限,加上由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必将面临挑战。但中文专业毕竟是一个素质型专业,相对而言可以适应教师、媒体从业人员、 助理、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工作要求,中文学子转专业,确实令人深思。
  首先,教育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重视教育质量。诚然,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只强求了提高全民族素质 。因此,要借鉴民办高校“紧密联系社会、紧密联系企业、紧密联系用人单位,一切为学生就业着想”的经验,大力兴办职业教育,解决“高学历文凭满街跑,实用人才最难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其次,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因材施教,做到学以致用,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特质,应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按照现代西方科学的研究,大脑“布线”的不同,确定了每一个人的“优势”不同,无论在学习阶段,还是在工作阶段,都不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
  最后,大学生要调整心态,清醒的认识自己,要看自己身上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摆脱传统精英教育思维模式的德影响。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磊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黄磊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