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士制度改革中,终结院士“终身制”,推进院士的退出和退休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12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每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直接关系到院士群体的学术和社会声誉。物以稀为贵,院士代表着相应的科研层次,院士人数又非常少,人们对院士有着发自内心的尊崇。然而,由于社会上对院士的过度追捧,在院士评选中,越来越多出现“运作”的情况。
院士退休制,是改变将院士头衔庸俗化的需要。中国工程院秦伯益院士开风气之先,自己申请,并于2005年获准退休。今年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申请退休。不料所在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婉拒。学校之所以婉拒退休申请,乃是因为学校把院士当成了金字招牌、香饽饽,有了院士这样的伯乐,何愁招收不到千里马?抱着院士这样的金字招牌不放手,确实是因为院士这样的头衔很难得,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学校的短视。学校的精力应该放在如何培养更多的院士级人才,而不是抱着既有的院士级人才不放。
院士退休制,是推动院士队伍年轻化的需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才。只有培养出一批批的年轻人才,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中国的科技事业才能后继有人,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我国的院士年龄主要集中于70至89岁,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已过了科研创造高峰,所以院士队伍年轻化也是与时俱进。当然,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样的精神值得肯定。然而,我们也应该考虑到老院士的身体,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年纪大了就到了该交棒的时候。国家领导人都实现了到年龄退休的制度,院士退休制的实行,也应在情理之中。
院士退休制,是激发科研活力的需要。实行了院士退休制,老院士到了一定的年龄退出院士队伍,无疑会多出不少名额给新增选的院士。年纪大了,生理机能出现衰退,而且已经过了科研黄金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院士选拔制度也将步入改革深水区。为了培养更多院士级别的人才,我们应该从院士的选拔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让达到院士水平的人才都能进入到院士队伍。在院士的选拔上,不要搞论资排辈、要做到唯才是举、适当地奖掖后进,只要水平达到了就授予相应的院士头衔。这几年,我国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杰出人才,他们应该被纳入到院士队伍。纳入院士队伍,也能激发他们的科研潜力,年轻时多在科研领域做出些成就,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多作贡献。进入院士队伍的年轻科研工作者要再接再厉,没有进入院士队伍的要更加努力。
愿院士退休制早日施行,激发科研活力,推动中国的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兆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