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央纪委屡次发文,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吃喝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和个人“暗度陈仓”,运用网络交易逃避监督,而且送礼与收礼互不见面。而一些商家也看准这个“商机”,推出各种名头的礼品册、礼品卡,网友甚至称这种“隐形送礼”是“给领导送礼的神器”。(1月13日《京华时报》)
此情此景,不由让人想起川剧中有那门叫作“变脸”的绝活来。川剧中的“变脸”,因其神秘的手法和精彩的舞台效果令观众击掌。然而,这种出没于网络,从买礼品到送礼品,双方无需见面,发票可以随便开,也不用经手实体卡片便可成交的“送礼神器”,其“隐身变形”的花样越多,公众的担忧也就越多。
“电子礼品卡”粉墨登场,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捧为“送礼神器”,一方面说明中央狠刹公款送礼的禁令,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软抵抗”,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新例证;另一方面说明对付“公贺新禧”等“顽疾”,绝非发几个通知或“禁令”就能管用的。此举挑战的不仅是反腐决心,更是监管部门的智慧。
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你没有可以“创造”利益的权力,那些非亲非故的下级、部属、商人,自然是不会变着招儿给你送上价格不菲的“电子礼品卡”的。“奉”者乐此不疲,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换取权力的“投桃报李”。一旦你被这些别有用心的“礼品册”、“电子礼品卡”套牢,权钱交易的闹剧便会由此上演“连续剧”。
因而,我们万万不能小觑这种假人情往来之名的“电子礼品卡”上透出的腐败信号,须紧盯公款送礼、“公贺新禧”的新动向,尽快制定网络销售礼品规范,同时严格发票管理,封堵电子商务管理漏洞,完善财政预决算,强化显性监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那些大玩“躲猫猫”的“隐形送礼”者心有所惧、原形毕露。
除党纪严究、政纪严处、国法严惩之外,还须做好“治本”文章。在当前情势下,既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从思想上淡化大官小员们的“礼品情结”,更要加大预防、监督力度,规范权力运行,消减审批权限,最大限度地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试想一下,如果权力了无油水,“电子礼品卡”还会对某些官员“情有独钟”吗?答案可想而知。
稿源:荆楚网
作者:高福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