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金海燕:掷地有声的“孩子收也不行”,好

发布时间: 2014-01-21 14:56:0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金海燕  进入电子报

  过年收“利是”(红包)说起来是种风俗习惯,但对领导干部来说,可不是这么简单。昨日,广州市纪委新闻发言人梅河清表示,领导干部的礼尚往来应遵循廉洁从政的相关规定,对于管理对象或服务对象的任何钱物,都不能收取,“孩子收也不行”。(1月21日《新快报》)
  “孩子收也不行”,此话说得掷地有声。广州过年收“利是”,恐怕与很多地方过年时小辈要给长辈“红包”,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相仿,都是节日期间的一种风俗习惯,也是一种沟通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然而,对于拥有对管理和服务对象升迁照顾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他们与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却是一种事关领导者权力运行、管理和服务对利害得失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无数事实证明,他们之间的红包收受,很可能沟通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异化为权钱交易的“润滑剂”。
  每逢节日尤其是过年时节,给领导送红包,其特点有二:一是具有风俗习惯的掩护,更容易掩盖行贿受贿的实质;二是送礼者往往当时不提出权钱交易的具体诉求,一切都在心照不宣之中,容易让领导者“笑纳”。尤其是打着给孩子压岁钱的名义,更是可以打开向权力拥有者行贿的方便之门,而收受红包的领导也可以更加“坦然”的接受贿赂,“不是送给我的,是送给孩子的”。记得在十多年前,安徽阜阳市的一个贪官在法庭上申辩关于不明财产来源的计算时,就曾大言不惭地说过:我的小外孙每年收到的压岁钱不下十万元,应当计入我们家庭的合法收入。由此可证,在某些贪官的心目中,给孩子“利是”或压岁钱,只是一种习俗,似乎成了名正言顺的“合法收入”。
  “孩子收也不行”,这是对“给孩子压岁钱是合法收入”之类贪腐观念的一记重拳。然而,风俗习惯的势力是巨大的,决不会因为纪委的一句话,就让这种风俗习惯退避三舍。过去每当节日,各地纪委都会出台一个“X不准”的规定,然而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有80%以上的贪官所贪的“第一桶金”都是来自节日“礼尚往来”的“风俗习惯”。因此,关键还在于在发出掷地有声的“孩子收也不行”之后,怎样保证那些“孩子收”的家长们真正受到“不行”的后果——公开并且严肃的处理。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细致周到的明察暗访,引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压力,使想送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不敢送,使不送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不吃亏,更需要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孩子收也不行”,从而改变逢年过节下属要向上司送节礼、服务对象要给人民公仆送红包的“风俗习惯”,使“风正气净”成为每一个节日的风俗习惯。
  当然,要使“风正气净”成为每一个节日的风俗习惯,根本的办法是要把权力的运行置于可靠的笼子里、充足的阳光下。然而在利用过年过节收受的“红包”已经成为利益输送的途径和形式的今天,强化查处的力度虽是治标之策,却是为治本创造条件的必要之举,因此,我们举双手赞成,并且赞一声:掷地有声的“孩子收也不行”,好!
  稿源:荆楚网
  作者:金海燕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过年;孩子收也不行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