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丛亮22日表示,地方GDP相加总和超过统计局核算的全国GDP总量2万亿,其主要原因是,各地重复计算、价格差异等核算技术问题。再加上一些地方为追求政绩,其GDP核算中还存在一些水分。丛亮认为,2万亿的误差,相对于全国总量,“实际上比重并不是很高,只有5%左右的误差。”(1月23日《现代快报》)
地方GDP相加总和竟然超过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GDP总量2万亿,达到了全国GDP的5%,差不多是三个甘肃省全年GDP总和。这一误差的比重究竟算不算高,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丛亮的观点其实不堪一击。
GDP造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曾联合部署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活动,国家统计局还曝光了地方政府干预企业统计数据上报造假的案例。遗憾的是收效甚微。
政绩注水、GDP造假,习惯的思维总是喜欢把板子打在干部考核体制上,认为考核官员政绩主要就看GDP,是指挥棒的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邓永恒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中小城市官员升迁概率与GDP增长关系密切。
然而,如果现在还将政绩注水、GDP造假的板子打在干部考核体制上,我认为不仅有失公允,也掩盖了问题的真相。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12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地方干部考核不再以GDP论英雄。总书记有言在先,为何GDP造假屡禁不止?
考核干部的政绩,GDP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本身并没有错。GDP增长说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活质量。干部考核体制并没有暗示更没有提倡干部可以玩GDP“数字游戏”。少数地方官员为了一己私利和地方利益,视GDP为儿戏,将统计数据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在统计GDP时玩“双轨制”:向上级摆政绩是一个数据,向国家要补贴时则是另一个数据。耐人寻味的是,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竟然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可见,政绩注水完全是某些官员诚信缺失,说到底是官员的官德有问题。
防止政绩注水、GDP造假,固然需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官员政绩评价指标,由以往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将公民满意度、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终极标准。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不能让GDP造假的官员尝到甜头,而是要让他们吃点苦头。
《统计法》明文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行为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发改委官员丛亮认为2万亿的GDP误差还不算高,本身就是视《统计法》为儿戏,为数据造假打掩护。
因此,官员在GDP上造假是违法犯罪行为,千万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进行问责,给予其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政绩注水问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卫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