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指出,在毕业两个月之后,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失业率是17.6%,其中农村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竟然高达30.5%,远远高于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月薪大概是3505元,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高出了654元。(中国广播网2月19日)
“别人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看似调侃的话语,透露出那些“没有背景”之人的惆怅无奈。家庭背景对社会阶层发展前景的影响,可以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失业率达30.5%”的调查结果中得到切身感受。除了失业率高,农村毕业生月薪也比城市毕业生低。可见,那些慨叹自己“只有背影”的哀伤,恐怕不单单是个别农村学生面临的问题。
农村毕业生在就业上面临的难题,不论是工作待遇,还是失业率,一定程度上是积弊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就业和教育领域的反映。因为跟就业挂钩的,除了毕业生的家庭背景,还跟毕业生在教育程度基础上的综合素质有关。而城乡二元化一个备受诟病的地方,就在于阻滞了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社会稀缺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处于城乡分割状态,大大影响了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综合质量,以及其后的发展。城乡在师资力量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先进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距,无疑使得农村学生在起跑线上就已落下了。
城乡不同出身的学生所接受教育质量之良莠,求职人情背景之厚薄,工作待遇之高低,是城乡二元壁垒的直观反映。面对数量庞大的求职大军,某种程度上供过于求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显然较为严峻,“最难就业年”“难上加难就业年”显然并非只是媒体吸引眼球的噱头。而农村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先天不足,再加上求职过程中“没有背景”的后天缺失,使得他们更能感受到就业压力之严刻。此外,教育的畸形产业化消解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从大学生毕业没工作的新闻一再见诸媒体可以看出,新的“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并非没有深刻根源。
在基于家庭背景和学业能力的大学生就业中,农村学生的弱势地位显而易见。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那些没有背景、就业弱势的农村毕业生,将毫无悬念地成为社会固化的垫底者。发展平台的桎梏,上升渠道的狭仄,城乡二元化痼疾未见明显缓解的情况下,阶层再生产造成的弱势群体的代际传递,更凝滞了社会发展活力,造成新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在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就业等方面的不平衡叠加起来,必将使得马太效应在社会发展层面的效力无限扩大,一定程度上将消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农村毕业生失业率高”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在打破城乡二元桎梏的基础上构建公平统一的社会发展机制,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让全体民众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公平分享发展成果。
稿源:荆楚网
作者:凌国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