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花费500万美元建起两个室内运动馆。这两个占地8000多平米,状似巨大圆顶帐篷的运动馆加装了独立的空气过滤系统,能确保学生不受雾霾影响。(3月1日《京华时报》)
如此“高大上”的防霾“帐篷馆”,大多数人没有福气消受得起,不由得要“羡慕嫉妒”,只是最好不要无端地陡生“恨意”。人家为了防霾,花的是自己的钱,井水不犯河水,心里即便暗自酸溜溜,不用过度反应,好比自己手上提溜个广告袋,何必要对那些挎着LV的翻白眼?
花500万美元建起来室内运动馆,手笔够大,够豪华,效果当然不错,“室外的空气颗粒物含量达到0.143毫克每立方米,而室内空气只有0.002毫克每立方米。”看起来,只要下功夫,舍得花钱,总是可以找到减小雾霾危害的办法。不过,有样学样也得有条件,再说,无处不在的雾霾,一两个“帐篷馆”能起多大作用,真难说。
围绕防霾,时下出现了形形色色有趣的办法。有的学校里推出了防霾的“功夫操”,让学生强身健体;有的商家推出了主打防霾概念的房产、食品、旅游等等产品和服务;还有的文化学者,提出了要用强大的心理能量来抵抗雾霾的伤害,拒雾霾于心外。凡此种种,只是说明,只要雾霾一日不除,谁也不会心安。
身处雾霾的环境,尽量找办法避免损害,甚至于移民国外,一走了之,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假如把太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防霾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再说,雾霾也并非没办法对付的怪物。国外的经验表明,要想驱除雾霾这个恶魔,保住山青水绿,唯一的办法只有从源头治理,真正地改变产业结构,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实际上,防霾“帐篷馆”有些像似鸵鸟思维下的蛋,只是一种策略性的消极应对,实属对雾霾无计可施之后的无奈方法。况且,防霾“帐篷馆”不具有广泛推广的可行性,只能起到“自扫门前雪”的有限效果。
雾霾面前,“同呼吸、共命运”,仿佛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防霾“帐篷馆”的悄然出现,撩拨了人们最为敏感的神经。相形之下,奢侈的防霾“帐篷馆”还会招致社会心态上的失衡,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给一直存在的社会裂痕,无形中又撒上了一小撮胡椒面。
网上的TED系列讲座中,有一期的标题是“越有钱越无情?”,主讲人Paul Piff在分析了一些社会实验之后指出,只要在价值观上发生小小的改变,或者是通过一点点的心理暗示,就能让富人和穷人共同关心起平等。他引用了比尔·盖茨的一断演讲内容,进行了延伸说明,“不管通过何种手段——民主制度、健全的公共教育体系、高质量的医疗保健、还是广泛的经济机会——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
应该承认,你在500万美元建起的防霾“帐篷馆”锻炼,我暴露在雾霾重重的马路上保洁,彼此之间的最大距离其实不是道德觉醒可以弥补的。而这种对比产生的“社会雾霾”,恰恰是更为值得深思的问题。治理雾霾,的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寇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