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资38.8亿元、预计销售收入240亿元的项目,签约两年后,悄然取消;一个投资2.6亿元、拟征地177.2亩的项目,却成了涉嫌诈骗的工具。发生在陕西的两起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暴露出地方政府的“招商饥渴症”。(3月20日新华网)
陕西的两起政府招商项目遭遇“大忽悠”,一个被悄然取消,一个成了涉嫌诈骗的工具,这又再一次引发社会对“饥不择食”式的招商引资的反思。
近年来,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我国众多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并逐渐把招商引资当成首要的政治任务。曾有一位官员多次强调:“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第一政绩。”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年年加码,并与“政治前途”捆绑。“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更是全面开花,甚至连图书馆、宣传部、妇联这样的单位也被分配了招商指标,招商指标与相关单位的目标考核、工资福利、提拔任用挂钩,不少招商干部倍感压力山大。
重压之下,招商者自然就“饥不择食”了。正如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所分析的那样,地方政府热衷招商无疑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唯GDP论英雄”的不良政绩观密切相关。有的地方在考核压力之下,缺乏对引进项目的应有鉴别力,对外来投资者的身份和能力也不敢深究,从而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要抑制地方政府盲目招商的冲动,就需要从扭转不良政绩观做起,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招商引资中,“行政手”弹乱“招商琴”,不仅伤害了地方干部,伤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有时还会给地方经济、环境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招商过程中,到底是不是需要“行政手”,在多大程度上如何使用行政命令这只“手”,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陕西两起政府招商“被忽悠”,其间透露出的是招商引资的残酷与疯狂。
招商引资不是说不可以,但要考虑地方发展实情,考虑地方干部的实际能力,千万别让招商引资屡屡撞伤了腰。
稿源:荆楚网
作者:钱桂林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