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温州市平阳中学某班级的师生,在上课期间,集体戴上了口罩。事件经微博发布后,立即引来诸多网友的关注。“学校周边都是工厂,长期生活在这样环境里,学生何以安心学习?”发布图片的微博说,正是因为校园周边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臭气,师生们才迫不得已戴上了口罩。(3月19日《钱江晚报》)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连学生的学习环境我们都保护不了,更何谈其它?可能有些人觉得学校师生在小题大做,“雾霾这么长时间,也没见多少人戴口罩上课上班的”,笔者想说的是“那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习惯了雾霾中上下班,习惯了个人在环境保护战中的低微能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如果学生也是如此的“习惯”,那么我们还有多少希望?
师生上课戴口罩固然是因为周边空气难闻戴上口罩,是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是在间接的表示抗议,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抗议,对学校附近31家企业的抗议,对政府面对环境污染的不作为抗议。根据对官方媒体报道的不完全统计,中央政治局常委今年两会期间的讲话涉及环境问题的超过十人次。而在去年两会期间,公开报道中能查询到的、提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常委人数为3人,提及次数也远少于今年。常委们今年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注还具体体现在与地方代表的互动过程中,PM2.5、水污染成为了被中央领导问及最多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越来越被顶层所注意,但是地方政府的表现却一直难让人释怀。检查组一来生产就停,环保措施启用,检查组一走生产继续,为节约成本环保措施都免了,甚至有些企业白天晚上俩标准,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甚至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的经济在环境保护战中扮演者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温州学生戴口罩是在告诉我们,环境治理没那么容易,地方政府必须积极对待,需要长治久治,甚至有些时候要地方政府忍痛挖肉来达到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的目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志佳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