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强磊:“圈子文化”是官场的“毒瘤”

发布时间: 2014-04-03 14:54:43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强磊  进入电子报

  有媒体梳理近年查处的贪腐案件时发现,很多贪腐官员都有自己的“圈子”——他们往往以人情往来为由结成利益共同体,圈子内的“小伙伴”们平日里一起弄权、搞钱和玩乐,一旦有人落马则会拔出萝卜带出泥,甚至引发官场地震。与普通人的社交圈子不同,官员们的圈子笼络帮派势力的重要媒介,多数官员都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许多圈子,这种圈子文化已成为危害政治生态的腐败雾霾。(4月3日新华网)
  “圈子”来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必须依赖群体而存在,如果细看这种简单的群居生活方式,其实不仅仅包含了人类互相用体温取暖、共同抵御猛兽袭击、共同狩猎取得食物的基本生理需要,更包含了人类逃避黑暗、恐惧、死亡、自然灾害袭击等等的心理需求。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原始社会这其实是一种本能的选择。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由群居生活逐渐走向独立,由原始的蛮荒时代真正走向了文明的现代社会,生理上对群体生活的原始期求似乎摆脱了,但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群体的依赖却似乎丝毫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文化被称为“圈子”文化。例如:文人有文人的圈子,官场有官场的圈子,以音乐为业的人有娱乐圈,拍电影演电影的有影视圈,现在还有老乡会,“80”后圈、“90”后圈等等大大小小,现实的、抽象的圈子。
  形形色色的官场圈子,本质是官员们用利益维系的政治联盟。在充斥各种明争暗斗的权力博弈场,只要稍稍拥有一点权力的人都想培植自己的亲信,以便在弱肉强食的官场掌握更多筹码。官场的圈子文化,决定了资源分配的潜规则和潜秩序,也直接影响官员的仕途走向。即使初涉官场的年轻人,都很快能看出一个单位、一个系统存在哪几个阵营、哪几股势力,也很快就会面临“站队”的问题。
  近年来,“拔起萝卜带出泥”的窝案成为腐败案件的一大特点,一个贪官被查处后,往往带出了其权力“圈子”里的一批腐败分子。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镜头”,一些官员一旦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圈子”,难办的事便变得好办了,不能办的事也变得能办了,“官运”也比过去亨通了。而一旦出了问题,亦有“圈子”里人为其“挡风遮雨”,“力挽狂澜”。一些“问题官员”边腐边升,甚至出了大纰漏被罢免后旋即又能复出,就是因为有官场“圈子”中的哥儿们“鼎力帮助”。
  圈子文化实质上改变了“游戏规则”,它迫使官员们主动向某些势力集团靠拢,以免在圈子林立的官场被边缘化。在官场“圈子化”的过程中,腐败几乎无可避免:一方面,后来者进入某个“圈子”难免涉及利益交换,否则很难得到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另一方面,以利益为润滑剂的“圈子”,最主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实现“圈中人”的利益最大化,而腐败是官场谋利的最便捷途径。
  遏制“圈子文化”当用重典,要设置障碍。要选派精兵强将查办联手作案的圈子问题,加强攻心战术,选准突破口,然后穷追不舍,扩大战果,使其全线崩溃,达到把圈中人一网打尽的效果,为民除害,为党除奸,决不允许腐败分子在党内有藏身之地,不留隐患,对喜欢营造圈子,削尖脑袋钻圈子的人起到教育震慑作用。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强磊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圈子文化;官场;毒瘤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